餐具禁膠|植物纖維餐盒易變軟 餐飲業難選擇 生產商冀勿一刀切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外賣走塑」不再只是一句口號,環保署上月發表「管制即棄膠餐具計劃」諮詢文件,擬禁售及禁止餐飲業處所提供發泡膠餐具,並分階段禁止向堂食及外賣顧客提供即棄膠,取而代之是可重用或以天然物料製成的餐具。
人人自備餐盒最環保,但餐飲業界形容仍有「漫漫長路」,困難得如夢想。單靠食肆推動或如龜速前進,改用聲稱「環保」的餐具,選擇則五花八門,亦非每款「過關」避開管制,令業界大感困擾。
有生產商透露,即使是純植物纖維餐具,目前無法解決受熱易變軟、堆疊受壓易變形等局限,不適宜承載米線熱湯,認為當局一刀切摒棄可降解塑膠,不公平亦不貼地。

食肆餐具禁膠系列:

餐具禁膠|01實測外賣派膠量 一餐茶至少8件 有餐廳仍用發泡膠

餐具禁膠|三快餐集團逾20店堂食仍派膠餐具 有餐廳拒客自備餐盒

▼環保餐具選擇五花八門▼

+2

環保署建議,新例下可重用、可食用餐具、紙質或植物纖維餐具,以及竹或木製餐具,適用於取代單次使用膠餐具。稻苗學會會長黃傑龍近年收到不少「環保」餐具樣板,有外層為紙但內含膠膜塗層餐具;亦有聲稱生物可降解、氧化式生物可降解,另有純植物纖維款式,價錢較傳統膠餐具貴五成至三倍不等。但在諮詢文件中,這批市面有售的膠餐具替代品,卻大多看似未能「過關」。

「個個供應商都話得,但政府就話唔得,政府應該俾業界明確指引,例如貼認可標籤,方便採購。」黃傑龍無奈說,在選擇餐盒時,餐飲業關注會否容易滲漏、價錢會否過高、供應是否充足。倘最終只能選擇價格貴三倍的純植物纖維餐具,黃認為,政府至少與業界分擔一半成本才合理。

純植物纖維餐具 裝熱湯易變軟

環保餐具供應商韓瑞源出售的產品,八成由竹纖維及甘蔗渣的植物纖維製成,加入食用防水防油劑,相信可在食肆餐具「禁膠」後,成為替代品。他說,把植物纖維埋在泥土,約90天可自然分解,不會產生毒素。但植物纖維始終有弱點,當食物溫度過高、水分多、存放時間太久聚積過多水氣,又或太多飯盒堆疊受壓等,都會影響耐用性,甚至變軟變形,不適合提供湯麵的食肆及學校飯餐。

為填補上述局限,韓瑞源近年在竹漿製成的餐盒,加入氧化式生物可降解塑膠(oxo-biodegradable plastic)塗層,盛載效果接近塑膠。他說,與氧化式可分解塑膠(oxo-degradable plastic)不同,毋需特定溫度濕度,只要有微生物環境,可分解所有塑膠,適用於熱食,「由好唔環保到好環保,有無空間俾人逐步嚟?政府籠統歸類降解膠唔係真降解,唔太公平、唔貼地」。

韓瑞源指,製作環保餐具所需的地方、工序、機器及人手都較多,即使市場需求增加,但按目前技術,價格無法去到塑膠產品水平。(余俊亮攝)

環保署:欠充足資料證明 可合理時間內完全生物降解

環保署回覆指,近年市場上有不少標榜可降解或可生物降解的「替代塑膠」產品,大多只能在特定條件下,如紫外線或熱力才可加速降解,現時未有充足資料證明,這些產品在海洋環境中,能於合理時間內完全生物降解。

至於氧化式塑膠,碎化後最終會變成微膠珠,影響海洋生態甚至進入人類食物鏈。因此,管制計劃建議,被禁用的即棄餐具,涵蓋各類氧化式可分解塑膠、以玉米澱粉、木薯或甘蔗等生物基所製成的生物降解塑膠、及含塑膠薄膜塗層的餐具等。

發言人表示,會就非塑膠即棄餐具替代品提供更全面資訊,罰則會參考外地經驗或本地相關法規水平,讓業界及市民容易適應及過渡。

疫下自攜餐盒外賣要闖心理關卡

除考慮引入替代品取代膠餐具,鼓勵市民自攜餐盒,又是否更環保途徑?環運會及環保署今年6月底起,曾在灣仔稅務大樓和荃灣愉景新城,提供免費可重用餐盒借用服務,為期兩個月。市民只需用八達通繳付20元按金即可借用,退還餐盒時取回按金,亦毋需清洗,首月共借出約1,600次。

身兼環運會主席的黃傑龍起初不看好試驗計劃,他解釋,疫情下市民抗拒自攜餐具,先要令市民相信餐具乾淨,同時要市民光顧的餐廳接受,目前成績已相當不錯。他認為,疫情後情況或再「好啲」,但要做到人人自備餐盒仍有「漫漫長路」,困難得猶如一個夢想。

「返工前要諗好今日會唔會買外賣,帶定盒放喺袋中,但大多數人要到食飯前才諗,或夜咗放工先買外賣、唔煮飯。」他指,市民要接受生活方式有大程度改變,是次立法或成改變的契機。

未禁賣膠餐具憂有灰色地帶 食肆旁開店或成「新興行業」

黃直言,「食肆自行推動走塑,一定失敗,一定無辦法做到普及,唔方便又成本高」,建議當局參考目前「回樽機」安排,全港設置「回盒機」,餐盒大小由餐飲業取得共識,令市民買外賣時,不必擔憂不夠放;任何一個回收點均可退還,並可用八達通取回按金,相信要政府牽頭、委聘承辦商執行才成事。

是次管制針對餐飲業處所,作為受影響一方,黃傑龍認同立法方向,亦感刻不容緩。其集團旗下食肆基本已符合政府首階段要求,但膠餐具非禁售,他擔心日後衍生新興行業,有人在食肆附近出售平價膠餐具,或改為光顧食物工廠,「客人麻煩咗,食肆成本高咗,但超級市場仍然任人買,有咩意思?」

環運會及環保署與餐飲業界2019年曾舉辦「外賣走塑 餐具先行」運動,合共減少使用約240萬套即棄餐具,亦派出3.8萬套不銹鋼餐具。黃傑龍認為,這是第一步,令市民由無變有可重用餐具,至於確實會否重用,涉及教育問題,屬未來工作重點,「不改變行為,派幾多嘢都無用」。(余俊亮攝)

管制涵蓋食物工廠、超市 未禁售膠餐具

環保署表示,任何經營餐飲的處所,其出售或供應的食物或飲料可供顧客堂食或外賣作即時進食或飲用,即適用管制計劃;如食物工廠、超市等經營餐飲符合有關情況,同樣受管制。

但是,計劃無建議禁止或限制即棄膠餐具的生產或進口。環保署沒解釋原因,僅指鼓勵盡量避免使用任何即棄餐具,又稱已有不少餐廳主動停用即棄塑膠餐具,並使用替代品,大眾走塑意識亦不斷提高,冀政府、工商業界及市民一起承擔環保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