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長者自殺死亡484宗 創47年新高 撒瑪利亞會:伯伯易感孤獨

撰文:李恩慈
出版:更新: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今日(31日)公布,本港去年自殺死亡數字為1,019宗,較往年稍升;而60歲以上長者自殺死亡數字為438宗,數字創47年有紀錄以來最高。
該會認為,受疫情和經濟影響,加上限聚措施致缺乏社交,市民容易累積壓力。疫情對長者的情緒影響大,使他們與親友及社會的連結減弱;部份長者因防疫資源不足,導致外出有困難,尤其獨居長者遇上困難時,或不知道如何求助。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今日公布,本港去年自殺死亡數字為1,019宗,較往年稍升。 (李恩慈攝)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公布,本港去年自殺數字為1,019宗,即每10萬人中有13.61人自盡身亡,平均每天發生2.79宗,整體數字較前年上升26宗。當中男性佔六成二,女性佔三成八;五成一人由高處墮下,兩成半人上吊自縊。

去年60歲以上長者自殺死亡數字為438宗,佔整體死亡數字四成三,較前年增加4.8%,數字創自1973年有紀錄以來最高。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理事會主席周婉芬稱,受疫情及限聚令等措施影響,去年24小時情緒支援熱線當值義工的數字減少,共服務8,340宗求助個案和4,469宗非求助個案,整體數字較前年減少5,843宗。50至59歲求助者佔兩成,為各年齡層最多;而最常見的求助問題包括精神健康、家庭、人際相處、生理健康和就業。

該會建議政府加強對80歲或以上長者的支援,並可嘗試以有報酬形式讓初老長者支援其他長者。(李恩慈攝)

周婉芬透露,部份個案涉及家庭主婦,「丈夫有時有工開,有時無工開」,使她們憂慮家庭經濟及子女前景。亦有個案長期在家工作,全家困在家中致相處磨擦增加,尤其子女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家長壓力更大。

自殺危機處理中心去年介入1,216宗個案,當中1,078為自殺危機者,女性佔696宗,男性佔382宗,30至49歲個案數字最多。三大具自殺危機的求助類別分別為家庭、經濟和精神健康。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總幹事曾展國稱,該會於今年6至7月進行有關60歲或以上長者情緒狀況的調查,以街頭訪問和網上問卷形式收集613份回應,因此未能涵蓋院舍及活動能力較差的長者。

調查結果顯示,一成一長者自認情緒「非常好」,三成九人情緒「頗好」,三成半人情緒「一般」,一成一人情緒「不太好」,4%人情緒「非常差」。80歲或以上長者情緒低落的比例最高,佔兩成三;婚姻狀況方面,喪偶、離婚或分居者的情緒亦較差。

長者的負面情緒主要包括自我形象低落、強烈孤獨感、缺乏生存意義和缺乏自主能力。其中男性有強烈孤獨感的比例達六成二,而女性有此感覺比例為三成九,曾展國認為或因他們的社交生活明顯較女性少。

長者的負面情緒主要包括自我形象低落、強烈孤獨感、缺乏生存意義和缺乏自主能力。(資料圖片/林振東攝)

另外,分別有六成二和四成八情緒低落的長者表示,情緒問題源自健康狀況及社會狀況,而四成五人自感與社區疏離。

於整體評分選擇情況「不太好」或「非常差」的受訪者中,兩成七長者於過去一年曾萌生自殺念頭。

自殺危機處理中心主任何永雄說,疫情對長者的情緒影響大,使他們與親友及社會的連結減弱,院舍長者甚至失去見家人的機會,「家人好少探望,無得同兒孫見面,對情緒一定有影響。」部份長者的防疫資源不足,導致外出有困難,尤其獨居長者遇上困難時,或不知道如何求助。另外,有1至2宗長者個案涉及家人移民,但因數字太少未能達成顯著結論。

他表示,當親友留意到長者情緒低落,「可能明示暗示阿邊個走咗幾好」,不應避而不談,反而要找多方面專業人士尋求協助。該會建議政府加強對80歲或以上長者的支援,並可嘗試以有報酬形式讓初老長者支援其他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