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首創無創技術 以糞便細菌測大腸癌及瘜肉復發 靈敏度逾九成

撰文:李恩慈
出版:更新:

大腸癌是本港頭號癌症,惟現有方法偵測早期大腸癌的靈敏度僅為五成,亦無法發現大腸瘜肉復發。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今日(28日)公布,首創無創技術,透過獨有糞便細菌基因(M3),偵測大腸癌的靈敏度高達94%,可媲美大腸鏡檢查。
研究團隊對未來普及使用此測試審慎樂觀,因其成本遠較大腸鏡低。團隊建議肥胖、長期捱夜、曾患大腸癌或瘜肉等高危人士,每年接受檢查。

中大醫學院首創無創技術,透過獨有糞便細菌基因,偵測大腸癌的靈敏感達94%,可媲美大腸鏡檢查。 (李恩慈攝)

中大醫學院院長兼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陳家亮稱,現代人的生活飲食習慣改變,導致腸道好菌惡菌失衡,大腸瘜肉演變成大腸癌。大部份人發現時,癌病已屆第三或第四期,以致存活率低。

目前坊間常用大便隱血測試作篩查,惟此方法在偵測早期大腸癌的靈敏度僅為五成,有嚴重假陰性漏洞。大腸瘜肉的復發風險達六成,大便隱血測試卻無法偵測大腸瘜肉,因此患者需定期照大腸鏡。

團隊在10年間,分析逾1,100名大腸癌或大腸瘜肉患者的糞便樣本,發現細菌基因包含4種微生物標記(M3)。(李恩慈攝)

透過糞便細菌基因偵測大腸癌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首創無創技術,透過糞便細菌基因偵測大腸癌。團隊在10年間,分析逾1,100名大腸癌或大腸瘜肉患者的糞便樣本,發現細菌基因包含4種微生物標記(M3),以相關基因識別大腸癌的靈敏感達94%,可媲美大腸鏡檢查。

團隊進一步將技術擴展至偵測大腸瘜肉復發,跟進了200名,在5年內曾切除大腸瘜肉的人士,發現有瘜肉復發患者的相關細菌基因(M3),較沒復發的患者明顯較高,利用M3偵測大腸瘜肉復發的靈敏度逾九成。

陳家亮指,細菌基因測試現已可供市民使用,有興趣的市民可聯絡家庭醫生。(李恩慈攝)

中大醫學院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黃秀娟稱,團隊曾偵測到的瘜肉介乎5毫米至30毫米。 M3細菌基因測試有三大特點,包括非入侵性、無需預先清理腸道,以及可在家中收集小量糞便。市民可交回樣本到醫院實驗室,4小時內取得結果。正在服用抗生素的市民不適合接受測試,因抗生素或會影響糞便細菌組合,他們完成療程後數周方可接受測試。

黃秀娟表示,細菌基因測試的報告淺白易明,更可透過「風險指數」預測市民患大腸癌或瘜肉的風險,從而提醒他們注意改善生活飲食習慣。她建議肥胖、長期捱夜、曾患大腸癌或瘜肉等高危人士,每年接受檢查。

團隊將積極與政府相關部門商討,將測試納入大腸癌篩查計劃。(李恩慈攝)

陳家亮指,細菌基因測試現已可供市民使用,有興趣的市民可聯絡家庭醫生,因應風險和需要選擇測試。他對未來普及使用此測試審慎樂觀,因其成本遠較大腸鏡低,但無回應實際價格。團隊將積極與政府相關部門商討,將測試納入大腸癌篩查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