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許樹昌稱第三針屬言之尚早 團隊將研同款針或溝針更佳
輝瑞和BioNTech藥廠早前計劃向監管機構申請授權,為民眾接種第三劑新冠疫苗。政府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認為,所有人需要打第三針的說法屬「言之尚早」,但暫時已有數據顯示,部份人士如做過器官或骨髓移植、患癌症病人、服食減低免疫力的病人,打針後產生的抗體較低,而其他人士不用急須打第三針,更指藥廠可能有商業考慮。
他又指,8月至9月將與團隊開展研究打第三針後的免疫反應,以了解打同一款藥廠的針抑或是「溝針」效果較佳。
許樹昌表示,目前陸續有研究跟進接種疫苗人士的抗體可維持多久,故接種疫苗後產生抗體六至九個月的說法,不代表抗體會消失,尚需時研究。
他續指,暫時無研究顯示,打針後的抗體水平達到多少,才能有效保護自己,故世衞無建議接種疫苗後需接受抗體測試,因不符經濟效益,只有出境人士才有需要做抗體測試。
研究變種病毒分別及演變速度
另外,研資局今年為2021/22年度主題研究計劃特別額外撥款1億,資助兩項新冠肺炎相關研究。
許樹昌與港大公共衞生學院教授潘烈文等領導的團隊,獲資助約6,200萬,研究新冠肺炎的病毒學、免疫學和流行病學特徵。
項目分兩個主要部分,包括了解新冠病毒的基因和表型變化,掌握各變種病毒的分別、演變速度及危險性;其次是調查自然感染或打針後所產生的免疫反應。
冀設疫情風險評估平台 及早通知政府
許樹昌表示,有關打針後的免疫反應研究,於今年四月起開始招募市民參加,並持續跟進三年或以上,調查他們的抗體和T細胞免疫反應。
另外,今年8至9月,將會集中研究已打科興但抗體表現不理想的人士,將安排一半參與者打第三劑科興,另一半人打第三劑復必泰,以了解接種那一款疫苗作為「補充劑」會較理想。
潘烈文指,希望透過研究建立風險評估平台,一旦再有新類型病毒出現,可評估判斷危險與否,並能及早通知政府。
另一項由港大李嘉誠醫學院生物化學系教授金冬雁統籌的研究項目,則研究新冠病毒的生態學、分子病毒學與致病學,以助提出新冠診斷、疫苗和治療的新方案。該項目獲研資局資助38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