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族裔語言不通拒求醫 團體推生涯規劃 受助者冀做醫護回饋
本港少數族裔當中,部分人不諳中英文,語言不通不但有礙日常生活,更會影響健康。「醫護行者」為少數族裔提供醫療外展服務,包括簡單的身體檢查,期間發現不少人受語言所限對健康知識有誤解,甚至抗拒求醫。
為提升他們對健康的認知,「醫護行者」舉辦「少數族裔青年健康職涯計劃」,透過培訓課程教授醫療知識,讓他們在社群內傳遞健康資訊之餘,亦可訂立職業生涯規劃。有參加者為應屆文憑試考生,社區外展服務令她更堅定投身醫護行業。
巴基斯坦裔的杜雅漢(Dhuaa)是迎屆文憑試畢業生,但17年來一直在香港土生土長。她個性健談,訪談間分享自己熱愛科學,並立志投身醫護行業,希望日後能成為護士。為實踐夢想,她參與健康職涯計劃,希望能為打好基礎投身行業。
她學習到基本醫療知識之餘,亦透過社區外展實習了解到少數族裔正面對的難處。她憶述曾為一名少數族裔量度血壓、血糖指數,發現有超標問題,提醒對方要留意情況。不過,對方指自己一向有運動及注意飲食,向她查詢改善方法時,卻因Dhuaa無相關專業知識未能協助。經歷令她更堅定要裝備自己,成為護士服務少數族裔。
另一位參加者莊雅琴(Wendy)正就讀東華學院醫療科學學士課程,選科時希望能將所學幫助社群內的人士,而透過計劃的社區大使實習令她可學以致用。實習過程中,她看到少數族裔因語言不通,難獲取各種資訊,希望透過計劃協助他們。
少數族裔與醫護難溝通 拒絕求診
疫情期間,有少數族裔反映受語言所限,未能掌握最新的疫情資訊。「醫護行者」員工Laila亦指出,團隊於外展服務時,曾有少數族裔反映因與醫護人員溝通困難,曾發生不愉快事件,令他們拒絕求診;亦有人缺乏醫療資訊,對藥物有錯誤觀念,甚至有病亦拒絕用藥。
「醫護行者」經理(社區發展)黎俊健指,團隊自2018年起為少數族裔提供身體檢查服務,發現他們缺乏健康知識,如曾經有人於雪櫃內放滿加工果汁,經查問下才發現因他們不諳中英文,不懂閱讀營養標籤,不知道果汁為高糖飲品。他又指,政府對於少數族裔的支援雖有改善,但仍有不足之處,以疫情資訊網站為例,當中雖設有多種語言的翻譯版,惟當中幾乎屬全文字版本,未有加插圖片難以閱讀,更曾有人反映翻譯有歧意。
他指,透過活動發現有少數族裔對行業有興趣,亦有人來港前於家鄉曾任職醫護,但礙於牌照問題未能在港執業。他希望活動能於少數族裔社群中推廣健康資訊之餘,亦可培養他們成為醫療行業中的一員,令他們知道行業中不限於醫生、護士等工種。
參與計劃的生涯規劃課程導師黃麗青指,坊間缺乏針對少數族裔青年而設的醫療護理相關職涯規劃課程,希望透過計劃令他們了解自己的性格優勢及技能定位,並探索不同的醫護專業,訂立個人職涯目標與行動計劃。
「少數族裔青年健康職涯計劃」於去年10月推行,為期3年,服務對象為15至29歲的非華裔人士。參加者會先參與40小時的培訓課程,學習基本健康知識,並有一對一諮詢及跟進。其後會安排他們在不同機構實習,並安排他們為少數族裔進行健康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