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青年就業推半年 2800空缺僅10%入職 羅致光促趕發展列車
港府今年初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逾2,800個空缺中,僅超過300人入職,招聘率約一成。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力谷年輕人參與計劃,強調大灣區生產總值近17,000億美元,發展潛力巨大,更稱「心中既要有香港,亦要有大灣區。」
政府今年1月8日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提供2,000個月薪至少18,000港元的職位。截至本月24日有逾370間企業提供超過2,800個職位空缺,一半為創科職位,羅致光在網誌形容申請相當踴躍,有超過300名成功申請者已經入職,獲聘的畢業生最遲須於今年8月入職。
他重申粵港澳大灣區生產總值接近17,000億美元,是國家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發展潛力巨大,香港年輕人不應錯過大灣區發展的高速列車。羅致光又提到,香港是國家的一部份,「我們心中既要有香港,亦要有國家;在思維上,香港是大灣區的一部份,我們心中既要有香港,亦要有大灣區。」
計劃供在2019年至2021年期間獲頒授學士或以上學位的畢業生申請,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特區政府會按企業聘用的每名畢業生,發給企業每人每月10,000港元的津貼,為期最長18個月。
另外,2014年推出的「廣東院舍住宿照顧服務計劃」,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資助合資格的香港長者可選擇入住這兩間院舍,現時共有145名參與計劃的香港長者入住。羅致光表示,從勞工及福利局的角度,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藍圖,可以說是從老到少都提供新機遇,在福利範疇,面對人口高齡化,期望在推動樂齡科技應用和養老事業發展方面,發揮粵港澳大灣區的協同效應,所指的是把握大灣區規模從而達至優勢互補的協同效應,在人力範疇,港府鼓勵香港年輕人應充分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機遇,切勿固步自封。
羅致光稱,下周四(7月1日)是回歸第24周年,適逢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年,回顧歷史祖國與香港的發展一直血脈相連,密不可分,從人口角度香港在上世紀60年代初的人口增長主要來自內地;從經濟角度自70年代國家改革開放香港工商界到內地投資興業,至國家經濟騰飛,香港方方面面都受惠於背靠祖國的優勢。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實施「十四五」規劃,更為香港創造了不容錯失的重大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