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停刊|彩印報紙、割喉減價、曾辦網店 前衛作風扭轉港媒生態
《蘋果日報》超過四分一世紀,去年報慶特刊取名《不是最終章》,「港區國安法」生效後,為該書名加上了蘋果日報停刊問號。今年6月20日是《蘋果日報》創刊26周年,前夕已迎來風雨,創辦人黎智英身陷囹圄、高層被拘捕、資產被凍結,報社大樓頓成「罪案現場」,到了今天《蘋果日報》出版最後一份報紙,成為了《蘋果》的最終章。
回顧這份報章歷史,面世時即為報界帶來衝擊,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這些年間也先後開拓市場至網店、視像平台、免費報紙等,但蝕錢離場,卻改變了傳媒生態。
創刊於1995年的《蘋果日報》,是香港上市公司壹傳媒旗下報紙,由大股東黎智英創立,名字由來源於黎智英認為「若當初亞當和夏娃沒有咬下蘋果,世界上就不會開始有善惡,也不會有新聞的存在。」當年創報廣告亦十分經典,黎在片中被面具男在背後嘲笑與指摘,身上被掃射多箭,仍從容大口咬下蘋果,「每日一蘋果,冇人呃到我」成廣告標語,這句話當年亦寫在《蘋果》創刊號,並附送一個大蘋果,首日銷量達22萬份。
▼6.23 《蘋果日報》新聞部最後一夜▼
▼蘋果日報歷年事件簿▼
《蘋果》帶領黑白色的傳統報章進入彩色時代,亦掀起減價戰,當年香港一份報紙售價五元,但《蘋果》隨報附送優惠券,變相減價至兩元一份,迅速在數月間把日銷量推高,這場「割喉戰」令多份報章相繼停辦,包括《星島晚報》及《新晚報》。
2003年進軍台灣 今年5月停刊
壹傳媒其後進軍台灣市場,2003年5月2日發行台灣《蘋果日報》,曾奪下台灣報紙銷量及傳閱率最高記錄,其中單日最高銷量達71萬份,是2012年前總統馬英九二度連任當選新聞。
但18年後,台灣《蘋果》宣布在今年5月18日停刊,解釋源於疫情嚴峻、紙媒式微,不得不跟讀者說聲珍重再見,未來集中資源發展網路版《蘋果新聞網》。最後一份實體報紙頭版寫著「再會」二字,並精選歷年來19則經典頭版新聞,正式告別紙本。
曾辦網店、視像平台、免費報 終蝕錢離場
由實體報紙打入網絡市場,《蘋果》在2008年推出「蘋果動新聞」及手機App,讀者接收的訊息不再平面化,以動新聞形式呈現新聞更「易入口」,例如報道罪案等社會事件,引入動畫模擬事件過程;近年更大膽推出「會員訂閱制」,增加穩定的會員收費。但疫情導致社會經濟不景、訂閱人數下降,黎智英去年亦要打告急牌,拍片承認經營非常困難,呼籲讀者支持訂閱。
開拓市場之路亦荊棘滿途,黎智英在1999年6月創辦「蘋果速銷」(adMart),以線上零售為主,建立龐大車隊送貨,再打低價戰,開業初期隨《蘋果》派發購物指南,但一直無法賺錢,也未能取得明顯市場佔有率,一年後虧損約10億元,最終全線結業。
2009年9月,壹傳媒推出網上視像平台VDONext(V壹網),包括烹飪、美容、娛樂、親子等內容,翌年更伸展至流動平台,但同樣因長期虧損,在2012年5月因業務重組停止更新內容,並遣散整個製作隊。
▼6.23 市民凌晨旺角搶購最後的《蘋果日報》▼
▼6.17警方指壹傳媒大樓為「罪案現場」 檢取新聞材料▼
去年《港區國安法》生效後一個多月,黎智英在8月10日被指涉嫌違反《港區國安法》及串謀欺詐等罪名拘捕,至今仍在還柙,《蘋果》所在的壹傳媒大樓及後遭警方國安處首次大搜查。
今年6月17日,《蘋果》五名高層被指涉嫌串謀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在清晨時分於家中被捕,國安處第二度封鎖壹傳媒大樓,並宣布現場為「罪案現場」。警方獲法庭手令授權搜查及可檢取新聞材料,蒐證逾5小時,包括打開《蘋果》記者的電腦、翻查桌上文件及資料。保安局亦引用《港區國安法》,凍結《蘋果》相關三間公司共1,800萬元財產,為期兩年。
這一晚,記者如常打稿報道,報紙如常印刷,更加印至50萬份,翌日出現購買潮。
▼蘋果日報歷年事件簿▼
▼6.18《蘋果》加印至50萬份 市民凌晨買報紙以示支持▼
▼6.18《蘋果》被國安處搜查翌日 如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