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馬線|宋皇臺站C出口未見影 港鐵倡改行人天橋方案 料5年完成
港鐵屯馬線將於6月27日全線通車,不過到時宋皇臺站仍然只有A、B、D出口,原本預計連接北帝街的C出口仍未見蹤影。九龍城區議會今早﹙11日﹚討論屯馬線事宜。港鐵高級統籌工程師馮偉聰表示,由於在興建連接北帝街的行人隧道時,發現宋元時期文物,假如堅持原有的行人隧道方案,隨時需10年興建,期間亦會妨礙宋皇臺道交通,故港鐵建議改為行人天橋方案,但仍然需5年時間。
九龍城區議會今日討論屯馬線通車事宣,古物古蹟辦事處、港鐵公司、運輸署亦有派員出席。議員曾健超關注,原擬定位於北帝街的宋皇臺站C出口何時完成,稱馬頭圍、宋皇臺一帶的居民需要該出口,而且期望以行人隧道形式完成。
馮偉聰回應稱,由於宋皇臺站的C出口之前發現考古文物,2019年時開展額外的考古工作。他表示,如建行人隧道,道路將橫跨宋皇臺道,但相關的考古工作亦未開展,估計整體建造工程需時10年以上,而且還需視乎考古期間會否有新發現。他又指,工程之前需分階段封閉宋皇臺道作考古勘測。
有見及此,馮偉聰表示,經諮詢附近持份者,包括香港飛行總會,遂建議改用天橋方式建造宋皇臺站C出口。他指,經勘測後,相關橋躉位置未見文物,連同刊憲、建造等時間,大約需5年。
另外,古蹟辦以書面回覆區議會稱,宋皇臺站的考古工程由港鐵委聘的考古學家負責,當中北帝街地下行人通道走線的考古勘探工作,已於2019年10月完成該街近宋皇臺道的考古工作;至於鄰近香港飛行總會的工作仍然繼續。古蹟辦又提到,港鐵於2017年聘用考古專家,以回填方式保護案皇臺站的遺址。
曾健超批評,古蹟辦將保育責任推予港鐵,惟港鐵只想盡快通車,一直避開研究及保育。他又批評,古蹟辦容許港鐵以回填處理古蹟,未考慮向大眾展示文物,「冚埋佢就得啦」。
古蹟辦文物保育組考古小組館長(考古)馬文光表示,有權衡哪些古蹟較有價值,需要保存。他續指,回填是保護出土遺蹟的辦法之一,之前已要求港鐵提出影響評估,建議合適的緩解措施。
另外,多名議員關注票價短貴長平的問題。港鐵助理公共關係經理-對外事務高天禮回應時,形容短貴長平為「車費不規則」,強調屯馬線的票價原則,與其他本地重鐵服務相同,按車程距離釐定,港鐵會按票價調整機制,循序漸進解決相關問題。
議員何顯明表示,港鐵不應美其名為「車費不規則」,凡事應有規則可依,清晰計算車費水平,批評港鐵公司:「第二時你話車輛嘅不規則安排都得啦,半個鐘頭一班都可以啦」。
▼屯馬線土瓜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