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資會研究評審結果出爐 八家大學七成研究達國際卓越及領先水平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今日公布「2020年研究評審工作」報告,約1.6萬個研究項目中,有70%獲國際專家評為「國際卓越」水平或以上,包括25%獲評四星評級,45%達三星評級。
教資會主席唐家成表示,對上一次2014年評審結果,只有約46%的研究取得四星及三星評級,今年則有70%研究達到這兩級水準,形容今次評審結果表現非常理想,有所進步。
延伸閱讀:
2%研究不予評級 教資會:部分不適合評審
教資會邀請約360位海外及本地學者,按不同專門領域分成13個評審小組,評審來自八間資助大學、共約4,200位教員所提交約1.6萬個研究項目。評核分為五個評級,最高為四星評級,即達「世界領先」水平,最低為不予評級。
按過往慣例,教資會今次評審結果,將影響2022年起各校研究經費撥款分配,故一直備受院校關注。以目前為例,研究用途撥款每年約佔40多億。
根據「2020年研究評審工作」報告,今次有70%研究項目獲國際專家評為「國際卓越」水平或以上,包括25%獲四星評級,即達「世界領先」水平,45%達三星評級,即達「國際卓越水平」。
唐家成:結果表現非常理想
教資會主席唐家成表示,對上一次2014年評審結果只有約46%的研究取得四星及三星評級,今年則有70%研究達到這兩級水準,形容今次結果表現非常理想,各評級的百分比均比上一次有所進步。
對於今個年度有2%的研究不予評級,教資會秘書長鄧特抗表示,不獲評級的研究屬少數,而且涉及不同原因,例如部分項目不適合評審。
首加入研究影響評核 稱有利人文學科研究
過往教資會研究評審評核方或,被批評不利人文學科研究,今次評審制度在「研究成果」外,首度加入「研究影響」及「研究環境」等作評核,分數比重依次序是70%及各佔15%。
唐認為,令人文學科研究取得更有利結果。研究評審工作小組副召集人黃玉山表示,自然科學等研究較多實驗性及數據研究,所以論文密集程度較人文社會科研究高,但今次加入兩個指引評核,相信能令研究評審更全面。
發信提醒大學列國安教育必修 教資會:交由大學決定
有報道指,教資會早前向資助大學發出「啟動籌劃信件」,在涉及「全人教育」一項,明確要求資助大學將《港區國安法》、《憲法》及《基本法》教育列作必修。
被問到為何罕有加入這項要求、大學不跟從會有何後果,唐家成表示,國安法有條文訂明,要求大學讓師生理解國安法,教資會有責任作出提醒,至於如何落實則交由八大決左。至於國安法對學術研究影響,唐表示不願評論,他指,大學教育不應涉及政治,而且須尊重大學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