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國勇:4歲男童「真陽性」 兩情況決定27日零源頭未明是否斷纜
一名4歲男童上周六(15日)確診,感染源頭未明,惟他日前入院後採集的樣本及血清抗體測試均呈陰性,令人懷疑當中是否涉及「假陽性」。倘不計此個案,本港截至今天(20日)已有27日無源頭不明個案。
不過,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今日(20日)巡視涉事化驗所後,相信病人是「真陽性」,推斷當中或涉及兩個可能性,包括患者在一月份已受感染,現時僅驗出殘餘的新冠病毒;另一個可能性,則可能是患者近日同時被兩種病毒感染,繼而引起病毒干擾,使新冠病毒載量較低。
袁國勇指,現時仍未找到確實原因,故仍需要隔離所有密切接觸者,以切斷傳播鏈,但若第一個原因屬實,即代表香港已接近「清零」27天,但一切仍有待完成更多調查。
金域化驗所看不到有污染 樣本再做化驗同樣呈陽性
袁國勇今日曾到負責檢測男童樣本的金域化驗所,以及衛生防護中心位於石硤尾的公共衞生化驗所視察,坦言過程中找不到漏洞,亦看不到有樣本污染的情況。
袁國勇指,病人初次採集的陽性樣本,早前已送往港大微生學系化驗,並進行兩個核酸測試,當中與金域化驗所及公共衞生化驗所的核酸測試不同,但同樣驗出陽性。袁又指,新冠病毒的基因排序有多達3萬個訊號,但在訊號的不同位置中都檢測出陽性,「好肯定依個樣本係真陽性,唔係假陽性。」
▼5月19日佛誕 市民到長洲遊玩▼
第一可能性:一月份已感染 但或有殘餘病毒
袁國勇表示,男童在入院後沒有樣本驗出陽性,亦沒有抗體。他推斷,出現今次的情況,或涉及兩大可能性。在第一個可能性是有機會男童在今年1月已受感染,但並無病徵。袁國勇解釋,男童居於白田邨第13座的1025室,但在1月期間,同座另一個單有一家四口染疫。
袁又指,根據現時數據,若患者無病徵,19至20%的病人都不會出現抗體。同時,過去亦有患者的呼吸道樣本,維持放出病毒的殘餘核酸近2個月,形容情況很普遍,更有人會長達6個月,「會唔會其實佢一早感染咗?不過佢無病徵、病狀,亦都無出現抗體,但因為今次有其他病毒嘅急性病毒感染…所以將佢送院,然後搵出殘餘新冠病毒核酸?」
袁表示,若體內只是殘餘病毒,未清楚見過具傳播能力。他又指,過去康復病人亦一直在醫管局門診覆診,但未試過有接觸者因此被感染。
▼佛誕 西貢情況▼
第二個可能性:同時感染兩種病毒 引起病毒干擾
至於第二個可能性,袁國勇推斷有機會男童在近日同時感染兩種病毒,包括新冠病毒或其他病毒。當出現病毒雙重感染後,繼而引起病毒干擾,從而壓低新冠病毒的繁殖,使病毒載量較低,並推遲產生抗體的時間,甚至令抗體不會出現。
▼5月16日 港人直擊台北市況▼
若確認第一個可能性 代表已「清零」27天
袁國勇相信第一個機會可能會較大,但強調至今未能排除第二個可能性,故需要做更多測試及基因排序,並檢視樣本中會否有其他病毒感染。不過,若能確認是第一個可能性,即代表香港已接近「清零」27天。
被問及為何男童身邊的接觸者無被感染,袁解釋,有機會他的家人在1月份同受感染,只是剛巧無殘餘病毒,「唔係個個會有殘餘病毒放出嚟。」而若患者無病徵,出現抗體的機會亦會較低。
▼台灣疫情惡化出現搶購潮及關閉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