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2021|中史卷考國共合作、洋務運動 考生︰程度淺題目直白

撰文:胡家欣
出版:更新:

中學文憑試中國歷史科今日開考,有約6,000人應考。因應疫情影響,今年卷一取消必答題,考及安史之亂、國共合作、洋務運動及1949至1970年中蘇關係等。
教協理事、資深中史科老師陳仁啟分析,今年題目「四平八穩」,提問直接,內容大路,卷一佔分重的長題目較少,反而將題目「拆細」,多配對、填充題,甚至首度出現多項選擇題(MC題),重視考生背誦史實的能力,形容「識答可以好易,但失驚無神問,唔識可以唔識。」他續指,闡述個人意見、批判題型則一如往年較少,這類題型亦側重考問古代史,相信是避免觸及敏感議題。

中學文憑試中國歷史科今日開考,有約6,000人應考。

中學文憑試中史科卷一及卷二今日早上開考。疫情之下,考評局精簡中史科卷一考核,取消必答題。該卷第一部分,甲、乙兩部各設一題目,考生二選一,佔 20 分。甲部考及安史之亂;乙部資料引用1942年國民黨第一屆一中全會簽到名冊、1942年孫中山給蔣介石的信等,要求考生分析兩次國共合作。

問及洋務運動、維新變法影響

第二部分甲部及乙部各設3題,考生可自由選答兩題,每題25分 。甲部考及秦始皇統一後措施、北魏孝文帝漢化措施;乙部考及洋務運動、1949至1970年中蘇關係、維新變法影響,另外引用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鄧小平文選》等資料,要求考生分析改革開放背景,並首次以多項選擇題方式,問及中共14屆三中全會決定開展的深化改革項目。

資深中史科老師:多「細分」題 考問史實深入 重背誦能力

教協理事、資深中史科老師陳仁啟表示,今年題目「四平八穩」,提問直接,內容大路,程度不太深。他表示,卷一佔分重的長題目較少,「唔見一條25分、或者10分配15分嘅題目」,反而將題目「拆細」,多配對、填充題,甚至首度出現多項選擇題(MC題)。
他指,試卷考及的史實好深入仔細,教科書都未必有涵蓋,例如要指出在先天二年,姚崇向玄宗提出十項主張等,題目重視考生背誦史實的能力,形容「識答可以好易,但失驚無神問,唔識可以唔識。」

至於卷一的個人意見、批判題型一如往年較少,兩題考及古代史,半題考及近古代史;大多是說明、分析、引據論述,擔心若情況持續,提問方式會倒退至「填鴨式」教育。他續指,涉及新中國歷史的第7及第8大題目,只提問政策「成效」,無問及政策推行所出現的問題,估計是避免觸及近現代史的敏感議題。他亦相信,較多考生選答古代史的題目,主因是中四時先學習古代史,較熟悉有關課題,可「穩陣」取分。

考生:避答近代史題目 憂涉敏感題目

考生簡同學認為,今年試卷題目直白,試卷資料已限制答題方向,而且今年較多細分題等,「似送分」,形容今年試卷是歷屆最淺。疫情下中史卷一取消必答部分,她指,溫習時主攻古代史,因為自己較熟悉相關課題。

考生黎同學表示,試卷程度「無想像咁難」,由於今年試卷精簡題目,故溫習時只溫古代史,放棄近代史。她解釋,近代史涉及範圍較廣,其次去年歷史科取消試題爭議,擔心近代史題目較敏感。她指,今年較多配對題,「識答就會容易,但唔係每個都識。」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