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2016年雲圖月曆 教你看破風雲悟人生 

撰文:林若勤
出版:更新:

猴年將到,明天大年初一預計跌至9度。不過在「發展就是硬道理」的香港,極端天氣除了有機會令打工仔有多一日假,有多少人仍然會靜靜觀察氣候,欣賞天空呢?

 

風景攝影師攀山涉水,為求記錄香港自然景象,而天文台就從網上徵集香港氣候照片,製作2016年月曆,透過13張雲淡風輕的相片,希望市民更珍惜藍天白雲,感悟人生道理。

宋文娟指自己從小就喜歡看天,常常想有哪一份工可以常常望天,最終加入了天文台。(黃永俊攝)

碰上打風落雨,偶然會看見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宋文娟,在電視上一絲不苟地講解天氣預測。加入天文台20年的她,不僅熟悉知氣象知識,亦看穿風雲變幻:「讀書時考公開試壓力很大,望著雲就會很舒服很放鬆,自此就喜歡看雲。當人不只顧著眼前的事,留意四周時就會發現,其實很多事物也是很美好的。」

 

天文台自2014年把「藍天白雲」留著。他們透過半官方Facebook專頁「社區天氣觀測計劃」,向市民徵集氣候照片,去年便收集到近1000張,當中13張被挑選為《香港天文台月曆2016》,而月曆內更印有二維碼(QR code),只要用智能手機掃描,就可自動連接天文台網站,講解每種天文現象的原理和特色。宋文娟說:「月曆中大部分的天文現象平常都會出現,只是一般人無細心去看,如果無留意,再美的事都是看不到的。」

宋文娟稱喜歡用身體感受天氣,乾濕冷熱都可以從皮膚感覺到。(黃永俊攝)

月曆中有兩張相片,出自風景攝影師潘志良。這一天,記者跟他踏上石硤尾後山的長長樓梯。他背著超過25磅重的器材上山,希望拍到太陽落在欽州街盡頭的畫面:「冬天太陽會在全年最南的位置,日落時就會把整條街照成黃金大道。」

 

除了自然風景,潘志良亦喜歡拍攝城市風景,從中觀察到香港的土地問題。(梁鵬威攝)

潘志良說拍風景拍了十幾年:「算是見證著氣候變化,每年熱的時間越來越長,冷的時間越來越短,也有遺憾。拍攝風景時需要花大量時間,培養了自己的耐性,而且明白很多事要珍惜,好天氣不是必然的。」 他說例如夏天才容易看到彩虹,而且早上要望向西方,下午要望向東方,因為陽光要從這角度才會折射產生彩虹,看錯方向就看不到了。「個人最喜歡自然和城市融合的景象,香港地方雖小但七成土地是郊野公園,有山有水而且很方便就能去到,是香港人珍貴的後花園。」

潘志良其中一張被收錄在月曆的相片,拍攝到青馬大橋下的海霧。當每年春季吹南風時,溫暖和潮濕的海洋空氣被帶到沿岸,遇上冷空氣下降,最終凝結形成地面的海霧。(播志良攝)
天文現象「反曙暮暉」,主要是在日出或日落時,太陽光受積雨雲或高山等遮擋,形成岔開的光線。(潘志良攝)

月曆盛惠44元,在網上的「政府書店」,和位於尖沙咀的地政總署九龍地圖銷售處出售。

《香港天文台月曆2016》

(上)「 弧狀雲」是罕見的積雨雲,表面灰白色像一塊被托起的棚架,大規模的弧狀雲出現,代表暴風雨即將來臨。
(左下) 日落時,陽光穿過厚厚的大氣層和塵埃,藍光會散射消失,剩下紅光被雲反射,呈現紅色的晚霞。
(右下) 「積雨雲」是由潮濕氣流強烈抬升而形成,一般會帶來驟雨,當發展成熟時更會帶來雷暴和冰雹。

《香港天文台月曆2016》

(左上) 「卷雲」一般會在高度超過6000公尺的對流層上,代表一整天都會是晴天。
(右上) 「積雨雲」產生時,內裡的冰粒互相摩擦產生電荷,並分離出不同極,最終電壓大於空氣的電阻時就會放電。
(下) 「糙面雲」是首次出現在香港的罕見雲種,雲底呈波浪狀,從地面往上看就像波濤洶湧的海面,形成機制還未完全確定。

《香港天文台月曆2016》

(上) 「幞狀雲」是當高空中潮濕的水平氣流,被向上發展的積雲向上推,水汽凝結成帽狀的幞狀雲。
(左下)天文現象「反曙暮暉」主要是在日出或日落時,太陽光受積雨雲或高山等高物遮擋,形成岔開的光線。
(右下) 「層雲」一般離地只有300米,常常會掩蓋山腰或高的建築物。層雲預上冷空氣會下降成霧,相反霧遇上熱空氣會上升形成層雲。

《香港天文台月曆2016》亦收錄了極罕見的天文現象「雨幡洞」,連美國大學聯合交流的網站「國際雲圖」亦以這照片作為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