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 2021|歷史科老師評試題:淺、欠高階要求 憂日後淪背書科

撰文:鄧穎琳
出版:更新:

中學文憑試歷史科今日(6日)開考,考評局表示,今年約有5,200名考生報考,當中兩名考生在竹篙灣檢疫中心應考。
去年歷史科DQ試題風波後,今屆整份試卷未有問及中日關係或香港政治議題。有歷史科老師直言,中日關係屬小部份,今年沒出現並不出奇,但香港政治在課程中重要議題之一,在兩份試卷中「缺席」是較特別:「多角度理解整個時代係重要......如果唔知政治嘅發展、演變、大家爭取緊咩,有咩限制困難,點知將來社會點樣走落去?」
他形容今屆試卷較淺及易爭高分,「倒退至二十或三十年前嘅問法」,如卷一部份資料常見,部份長題目欠高階思維要求;卷二至少兩條試題與歷屆題目相近,部份題目更是熟讀歷史已可奪高分,對評論思考要求大減。他憂慮或致「倒流效應」,日後歷史科淪為「背書」科。

中學文憑試歷史科今日(6日)開考,考評局表示,今年約有5,200名考生報考。(鄧穎琳攝)

整體歷史科考卷程度較淺

教協理事、歷史科老師張往表示,今年不論卷一或卷二程度均較淺,卷一四選三可讓考生避開較難、須思考及評論的題目,對能力較高的考生不公,「考生可能展示唔到評論能力」。

他舉例指,卷一題一問及香港經濟的長問題(分題C)屬新題型,部份學生或因不熟悉而拒答。題目要求考生寫出兩份資料用處,是文憑試歷史科首次出現有關題型:「初中練習、教學或以前公開試有出現過,但文憑試就無。以資料為重心,再提出局限,問得好簡單。」他認為題一可引用當年香港報章如何評論當時的電影,取代歷史書內容。

5月6日,中學文憑試開考歷史科。(鄧穎琳攝)

卷一四條中有兩條經濟題 是歷屆中罕見

張往又指出,卷一四條歷史資料有平衡不同課題,惟其中兩條均與經濟相關,情況罕見,「兩題問經濟好少見,經濟係香港同中國史都唔係重心或者主線。」卷一問及評論或爭議的長題目大幅減少,尤其中國及香港經濟的兩條問題,對高階思維要求大減,不確定考評局是否考慮到疫情下考生備試情況較特別有關。

DSE 2021|歷史科卷一問及上世紀中港經濟、一戰和平協議、冷戰

卷一多份資料常見 不乎公開試考評原則

他認為,整份卷一多份資料過於簡單,情況不理想,部份資料在課程中常見,不乎公開試考評原則。如卷一第二條,提供1950年代天津企業掛牌儀式相片及1991年深圳證券交易所開幕典禮相片,他直言有關圖片欠深意,可以文字取代;而第3條及第4條資料則在課程中常見:「要考到高低,一般都會用陌生材料......第4條資料H漫畫係古巴導彈危機課題常見,考生可能在校內學習已見過,考唔到應變或理解」。

卷二有試題與歷屆題目相近 部份沒要求評論

至於卷二論述題,與往年一樣是七選二。張往直言,原則上應該要難度相當,但今屆卷二題目難度存在差異,至少兩題目(題二評估辛亥革命及五四運動意義,與首年文憑試題目相似;題三日本軍國主義,與2015年試題接近),曾以類近問法在文憑試歷屆試題中出現,「卷二好少問得咁淺白,因為係分高下嘅卷別,可能會浪費學生準備功夫。」

另部份題目沒要求考生評論,甚至問法幾乎等於課程大綱的字句,「分析即係背返出嚟就答咗題目,係違背歷史科教育初衷。」他舉例指,卷二題五(北大西洋公約及歐洲共同體對20世紀下半業歐洲歷史發展影響)只涉背誦,無要求個人看法或比較,是低階要求,背熟史實便易獲高分。

教協理事、歷史科老師張往直言,學生修讀歷史時亦要學習政治事件:「如果唔知政治嘅發展、演變、大家爭取緊咩,有咩限制困難,點知將來社會點樣走落去?」(鄧穎琳攝)

香港政治題絕跡 老師:不理想

香港政治題在是次考試中絕跡。教協理事、歷史科老師張往指出,一般考評局為平衡不同議題及範疇,若卷一問政治,卷二便問社會、經濟及文化,以取平衝,直言「兩卷都無觸及香港政治係不理想。」

他解釋,因學生需時掌握政治事務,不及經濟、文化或社會易理解,故不少老師會費時引導學生分析探討,作多角度思考「多角度理解時代好重要......如果唔知政治嘅發展、演變、大家爭取緊咩,有咩限制困難,點知將來社會點樣走落去?」

2020年歷史科DQ試題風波後,2021年文憑試歷史科整份試卷未有問及中日關係或香港政治議題。(資料圖片)

張往透露,據知不少以往會參與出題的老師,試題風波後沒被邀出題,今屆試卷程度及出題模式有別往年,令人質疑是否有「外行人員」更改考題有關。

老師憂日後歷史科會淪為「背書」科

張往說,初中歷史科近兩年推行新課程,改革理念是破除死記硬背,想多些發揮及討論,沒想到高中歷史科試題「倒退至二十或三十年前嘅問法」,憂慮或因公開試致「倒流效應」,日後歷史科淪為「背書」科,直言前線只能「盡做」:「我哋唔係想學生背熟史實,想佢哋有批判思考,發揮睇法,以往係唔會問一啲咁直白或者表面嘅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