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院再有孕婦死亡個案 成半年內第三宗 院方稱事件處理恰當
伊利沙伯醫院再有孕婦死亡,或成半年內第三宗同類個案。報道指,孕婦蔡太因確診胎兒有唐氏綜合症,今年5月12日伊利沙伯醫院接受人工流產,當時胎嬰14周大。不過胎兒自然排出後,蔡太子宮大量流血,出現「彌散性血管內凝血併發症」。院方曾嘗試為她切除子宮止血,但情況無好轉,延至同月14日死亡。
根據《有線新聞》及《東方日報》今日(24日)報道,結婚年半孕婦蔡太懷孕13周時,確診胎兒患上唐氏綜合症,決定人工流產,並在5月12日在伊利沙伯醫院接受人工流產。不過胎兒自然排出後,蔡太子宮大量流血,然後昏迷、心跳停頓,出現彌散性血管內凝血併發症。蔡太期後被送往深切治療病房,並切除子宮希望止血,但情況沒有好轉。蔡太多個器官衰竭,到14日死亡。
其夫蔡先生接受《有線新聞》訪問時強調,醫院有需要進一步交代太太死亡原因。報道引述私人執業的婦產科醫生靳嘉仁,靳閱畢蔡太的報告後,認為跟另外兩宗個案不同,醫院處理個案的過程中亦無不合理情況。
半年3宗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症
另外2宗伊利沙伯醫院孕婦死亡個案,分別在今年10月及11月發生。10月上旬26歲、懷孕37周、患妊娠毒血症的女警在伊院催生後,併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症死亡。醫院本月完成調查後承認,醫護未及時發現有胎盤組織遺留在死者子宮內,令死者出血情況加劇。另外一宗發生在11月,一名33歲、懷孕38周產婦催生後,大量出血,同樣併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症。有傳媒報道事件後,醫院始在本月22日開記者會交代事件,並成立調查委員會調查。
伊院:個案轉交死因裁判官跟進
伊利沙伯醫院發言人回應指,院方審視有關個案,包括病人臨床情況、使用藥物中止懷孕的過程,以及其他醫療程序後,認為在事件中的處理恰當。醫院向總辦事呈報事件,及將個案轉交死因裁判官跟進。
發言人指出,醫院安排35歲蔡太於5月12日上午入住婦科病房,用藥物進行中止懷孕。醫護人員當日將藥物放置在她的陰道內協助引產,她於翌日(13日)凌晨時將胎兒排出,期間過程順利。其後,醫護人員於病房繼續定時監察病人,並為病人處方止痛藥物。凌晨4時許,孕婦突然心跳停頓,醫護人員立即為她進行急救及轉送深切治療部。醫生診斷病人出現的急性肝衰竭及彌散性血管內凝血,以致大量出血。醫護人員立即為她急救,包括輸血、注射強心針及為她進行緊急子宮切除術,病人延至5月14日晚上不治。
程序無錯但孕婦心臟停頓 張德康:情況不尋常
消息指,是次個案死者已完成解剖程序,她本身並無心臟問題。醫管局婦產科中央統籌委員會主席張德康指出,伊院方面審視醫療程序,認為在處理恰當。他估計孕婦曾突然心跳停頓,可影響血壓,因此引發肝衰竭,亦出現彌散血管內凝血症,因此人工流產與肝衰竭並「唔關事」,是心跳停頓結果。至於為什麼有關孕婦會出現心跳停頓,則不得而知。雖然人工流產可以刺激血管,但至心臟停頓是「不可預見」,情況不尋常。
香港婦產科學院主席梁永昌不評論個別個案,但他亦認為人工流產與肝衰竭,一般來說無直接關係。他表示,部分女士會因懷孕患上急性脂肪肝或肝衰竭,特別是孕婦有妊娠毒血症、妊娠高血壓或本身有肝炎的孕婦。但他強調,妊娠毒血症、妊娠高血壓都不在懷孕初期發生,因此如個案在懷孕第14周接受人工流產,理論上不會受影響。
梁永昌又指,肝衰竭可影響孕婦凝血功能。若已知有肝衰竭問題的孕婦分娩或人工流產前,醫院通常會事先準備足夠凝血藥物及血液,一旦出現流血不止情況可以即時使用。至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併發症,他認為發生孕婦身上並不算罕見,但通常不會嚴重至死亡。
病人組織批伊院無主動公布
病人組織「香港病人政策連線」批評醫管局方無主動向外公佈事件,要求醫局方就過去3年在公立醫院產後死亡的數字和原因提供資料,並立即採取行動防止同類的事件繼續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