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輯】沒落的世代 四個人的船排廠

撰文:黃雅盈
出版:更新:

70年代的長洲灣曾經擠滿了等待上排維修的木漁船,時至今日,製造業北移、內地的原材料價格比本港又較便宜,作為小型船隻後盾的船排廠開始日漸式微。不過,在長洲北面的一隅,仍有繼續堅持的補船匠;上排、鏟蠔粟、補灰、落排,日復一日,堅守着船排廠的黃昏。
攝影:吳鍾坤
撰文:黃雅盈

延伸閱讀:補船行業的黃昏 船排廠東主:時代正淘汰我們

這天,錦興船排廠迎有3艘船需要維修,全廠4人忙個不停。(吳鍾坤攝)
今日朝6夜5的工作,船排廠每兩星期始會有一日的休假。(吳鍾坤攝)
帶着裝滿油的桶,開展補船匠的一日。(吳鍾坤攝)
為長達50呎的木漁船補油,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吳鍾坤攝)
重新為螺旋槳上油,是補船匠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吳鍾坤攝)
一下一下有秩序的髹船底油,將黯淡灰紅回復鮮豔。(吳鍾坤攝)
站在疏落的排架間,工作要格外留神。(吳鍾坤攝)
在船隻間左穿右插須格外留神,稍一不慎可能會掉到水中。(吳鍾坤攝)
拖拉船隻的程序會觸及滑溜溜的油,戴上防滑手套是必須的。(吳鍾坤攝)
船排廠的員工這天亦忙個不停,為船隻進行修補。(吳鍾坤攝)
看着修葺了一日的船落排,牛哥感嘆道又過了一日。(吳鍾坤攝)
牛哥自喻是「最年輕」的造船匠,但他今年已年屆63歲。(吳鍾坤攝)
用以固定船隻的排亦會積有青苔,牛哥亦不忘清理一番。(吳鍾坤攝)
拉動排上的纜索可以將船隻固定,而完成修葺就可以解開纜索。(吳鍾坤攝)
餘下的兩艘船留待明天始回歸大海。(吳鍾坤攝)
雖然補船行業已迎來黃昏,但牛哥堅持會工作到最後一刻。(吳鍾坤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