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吸毒人數減恐屬假象 逾半癮君子21至35歲 料隱蔽社區未反映
香港7年前曾是校園吸毒頻生,而據禁毒處統計,7年來首次被呈報的吸毒人數已漸減,今年首3季約1,500人,已比7年前大減一半,相信是予社會很好的聖誕禮物。不過禁毒常務委員會主席張建良坦言,有關統計未必完全反映香港吸毒實況,因過半吸毒者的年齡群已由過往21歲以下,轉為21至35歲,有經濟能力向私家醫生求助,但現行呈報吸毒人士機制只涵蓋公營醫療,令他們有機會繼續隱蔽於社區中。
禁毒處統計指,今年首3季整體吸毒人數下跌6%至6,874人,首次被呈報的吸毒人數亦比去年同期下降8%,更較7年前,即校園吸毒頻生,政府要推出大埔區校園驗毒計劃時,人數大減一半。而吸毒人數的年齡群也有變,由過往21歲以下的人士為主,現轉為過半屬21歲至30多歲的青壯年人士,過往亦有該年齡群因吸毒而喪命的例子,包括今年7月,1名29歲男子疑參與「性愛派對」時吸冰毒,倒斃在深水埗1間酒店房內。
張建良:擔心數字只是冰山一角
對於呈報吸毒人士趨減,禁毒常務委員會主席張建良指統計有參考價值,但擔心只是冰山一角。他解釋,有關呈報吸毒的統計有限制,需該吸毒者曾接受公營醫療系統治療、犯法、接受社工輔導才會被呈報,納入統計之列,惟香港不少吸毒者有經濟能力,甚至是富二代,父母擔心子女一旦被呈報會影響其前途、甚至影響投保,大多求診私家醫院或診所,避免留有記錄。
如果這個世代的隱蔽吸毒問題持續,將會對社會造成巨大衝擊,但我們仲未搵到一個有效的處理方法。
張建良特別指出,21至35歲青壯年群組於首次呈報吸毒人數佔逾半,這群人有工作、有積蓄,更習慣在較隱蔽的地方吸毒,如需申請搜查令的私人地方、朋輩家中,三五成群集體吸毒而可從不被任何人發現,坦言是現時毒品問題最難解決的一環,「如這個世代隱蔽吸毒問題持續,將對社會造成巨大衝擊,但我們未找到有效處理方法。」
父母迫求醫 戒毒成功微
本身是精神科醫生的張建良據臨床經驗指,有經濟能力人士或富二代吸毒者求醫,通常有兩個原因,且是南轅北轍。他解釋其中一類屬於自身健康出現大問題,甚至影響日常工作,譬如創作者、管理人士等,他們通常覺得腦功能衰退,故會主動求診,戒毒成功率較高;另一類則是被父母帶往求醫的吸毒者,「他們只是『俾面』家人,一邊醫,一邊繼續吸毒,通常不會成功。」
近年禁毒處不斷強調警醒的隱蔽吸毒,正反映於首次呈報吸毒者的毒齡,逾一半人毒齡達4.5年或以上,遠高於2008年時的1.9年。張建良強調,吸毒者愈早接受戒毒治療,痊癒機會愈大,可以「斷尾」,若吸毒時間太長,即使戒斷仍可能變成長期病患者。他指由於隱蔽吸毒通常會選家中作為吸毒場所,故社區教育將重點放在家庭,教育家長可及早洞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