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校逾半超收本地生 宣道會劉平齋近九成為本地生
受到新冠肺炎及移民潮影響,令國際學校等出現退學潮。根據教育局提交立法會財委會文件,2020/21學年有約4.1萬名學生就讀國際學校,當中29.8%是本地生,即並沒持有香港特區護照以外的護照,直逼教育局准許本地生最多三成的規定;而有關比例更為近年新高,較去年多3.9個百分點。
全港53間國際學校當中,有27間錄取本地生的比例超過30%,其中,宣道會劉平齋紀念國際學校的本地生佔比接近九成。
根據教育局規定,在港開設的國際學校應編配最少70%的學額予非本地學生,但國際學校本地生比例近年持續擴大。
根據財委會文件,在2020/21學年,國際學校超收本地生的比例由31.2%%至89.2%不等,當中,宣道會劉平齋紀念國際學校的本地生佔比最高,148個學生之中,有132個是本地生,佔比達89.2%;其次是京斯敦國際學校,261個學生中有77.8%是本地生;第三是耀中國際學校,959個學生中有71.8%是本地生,三間學校的國際生人數只介乎約三成至一成左右。
4間學校不符收生比例規定 本地生佔比由52%至21%不等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教育局指,部分非本地學生可能跟隨家人返回原居地生活,導致非本地學生流失率或較往常為高。因應個別學校的實際情況,有限度地暫時放寬數間新成立國際學校在2020/21及2021/22學年錄取非本地學生比例的要求,但其生源仍須以非本地生為主。
事實上,國際學校的本地生比例標準,是隨著與政府簽訂的合約而各有不同。教育局指,在2020/21學年,15間受服務合約所規限的國際學校須錄取由50%至85%不等的非本地學生,即本地生比例要求為50%至15%,但當中共有4間未能符合相關收生比例規定,本地學生佔比由52%至21%不等。
中小學每年學費中位數介乎12.6萬至16.3萬
在整體國際學校學額供應方面,教育局指,與2019/20學年比較,本學年國際學校的小學和中學學額分別減少約20個和510個。不過,當局預計,當新成立學校逐步落實其收生計劃,以及個別學校籌劃的擴建計劃,未來數年可逐步增加國際學校學額。教育局預計,在2021/22至2023/24學年,將可增加約1 830個學額。
國際學校學費方面,小學每年學費介乎近5萬至22.5萬不等,中位數是12.6萬;中學每年學費則介乎近6萬至26.6萬,中位數是16.3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