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海外的香港指揮 陳以琳吳懷世於香港藝術節凱旋獻技
陳以琳(Elim)、吳懷世(Wilson),兩位在國際舞台上嶄露頭角的香港指揮,將分別率領比利時安特衛普交響樂團及首爾愛樂樂團聯袂合奏,為第四十九屆香港藝術節的觀眾,送上兩場網上音樂會。早前二人接受筆者越洋電話專訪,從指揮生涯的原點說起,繼而思索疫情下的表演藝術,瞻觀古典音樂未來的演出模式。
第一章:指揮是後來的志業
兩位指揮,炙手可熱,是當今古典樂壇的矚目新星,贏過國際指揮大賽,亦穿梭於世界各頂尖樂團。六年前,Elim獲倫敦交響樂團委任為助理指揮;及至2019/20樂季,更成為安特衛普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她的前任人,是香港樂迷都熟悉的梵志登和迪華特。而差不多在同一時間,在地球的另一端,Wilson則獲首爾愛樂委任為歷來首位華人副指揮,其時年僅28歲。
二人的事業軌跡頗為相近,對他們來說,指揮皆不是一開初的目標。轉當指揮,是一個轉捩點,是後來的志業。對本來吹長笛的Wilson來說,那個轉捩點更與香港藝術節有關。
2013年,他夢想成真,在香港藝術節舉行個人長笛獨奏會,目標達成後,心中卻有一段惘然的時間:「夢想成真,然後呢?演出完滿結束,然後我有點若有所失,思考了很多事,最終發現,原來我的目標,不完全是那場獨奏會,我的目標是在樂團裏,與人共事做音樂,享受曲目,這一點,正正是指揮家的日常。所以我很慶幸有那次獨奏會的機會,令我萌生轉走指揮之路的想法。」
另一邊廂,Elim坦言自己的音樂足跡,很大部分不在香港。雖則她在香港土生土長,年幼開始學習鋼琴,14歲又在中學合唱團執棒,但後來負笈美國,讀的卻是醫學與心理學。不過,在大學歲月,她又兼任校內樂團的音樂總監,造就了事業軌跡的轉捩。音樂,不再只是Elim的興趣時,她決定轉修音樂,2013年考獲獎學金,翌年在指揮大賽奪魁,繼而取得管弦樂指揮博士學位。指揮,從此成為她的志業。
Wilson直言,與香港藝術節的淵源深厚,除了因為上述的啟發,也因為歷年來,他曾多次出席香港藝術節的音樂會,對節目的熟悉程度,如數家珍,今次與藝術節合作的網上音樂會,也延續了那份淵源。
而目前身在法國里爾工作的Elim ,則提到與家鄉的連繫:「香港藝術節是一項很能代表香港的節目,歷年來邀請很多世界級樂團和外地音樂家來港,作為一個香港指揮,今次我能被大會邀請,率領一個外地樂團,為香港樂迷遙距演奏,是令人感動的事。」
香港藝術節網站免費登記欣賞
陳以琳與安特衛普交響樂團(4 月 16 日至 19 日)
吳懷世與首爾愛樂樂團 (4 月 23 日至 26 日)
第二章:我們不會回到疫情之前,是時候開拓演出的可能性
正式掌團一年餘,Elim 這樣打趣說:「有人說過,指揮的職責,1% 在音樂,其餘的 99% 都是人事溝通。這句話很真確,我和這個樂團,是在建立長期關係。而在演繹上,要團中一百個不同性格、不同偏好的樂師,在台上同意一項決定,是對我溝通能力的考驗,所以深入認識每個樂師,絕對是必修功課。」
而疫情來襲,大量現場演出突然取消,絕對會衝擊樂團士氣,這件事對 Elim 來說,更是人際溝通的考驗。
「有些樂師比較悲觀,看不到將來;本來樂觀的那一批,歷經疫情蹂躪,長期與摯親分隔二地,也會感到洩氣。故此是需要多一點點的關心和支援,令他們重新振作。」
莫說團員,Elim 自己也經歷過好一段心理調節。
「接二連三地劃去行事曆上的節目行程,是難受的。2020 年 2 月我正與安特衛普交響樂團走一個大型巡迴,那時歐洲各地疫情還未爆發,但甫進入 3 月,忽然全部停頓,陷入長達數月的全面癱瘓。衝擊大,但自己都要學習適應,正如樂團在營運和技術上也要適應。」Elim 與團員溝通之際,亦學懂與自己對話。
另一邊廂,Wilson 則笑言,已經忘掉疫情前的演出,到底是怎樣的光景,「因為真的變了太多。首爾愛樂的樂季在每年 1 月開始,我們印了一本節目巡禮冊,但 2020 年那一本印載的節目,幾乎全沒實現。疫情下,真的是見步行步。幸好團隊有出色的藝術顧問,而且最重要的決策,都是由音樂總監決定。」
作為樂團的領軍人物,指揮的日常工作,不少是節目編排的決策上,除了短期決定,還有長期計劃,如未來三至五年的目標。但巨變當前,彷彿不再容許樂團有大計,位列首席指揮的 Elim,需要與團隊迅速變陣,做好這星期,繼而想好下星期。日常的她,亦需要觸覺全開,才能緊貼不同音樂團體的動向,為樂團找最適合的定位。
但在疫情初期,現場音樂企劃,紛紛移師網上發放。剎那間,樂迷得到海量的節目選擇。面對線上音樂資源暴增,Elim 也曾吃不消。
「那個時候,大家都很慌張,網上充斥大量製作,忙不迭地宣揚團結——『疫情下我們依然堅持繼續如常』的價值,卻忽略了音樂質素。漸漸我認為,每天這樣 Tune-in 看海量的節目,令人疲勞,教人生膩。所以我選擇短暫抽離,從閱讀、登山、拳擊運動中歸零,重新探索看待音樂的態度。同時停下來想想,在這個非常時期,人們最需要的其實是甚麼;而我們的出品,亦應該要達到甚麼水平。」
談起音樂在非常時期的價值,Wilson 親身接觸過的韓國樂迷,依然十分珍視每一次現場音樂會:「韓國的樂團算幸運,皆因不少現場音樂會,早在去年 4 至 5 月已經恢復,只是入場人數限制在五成。據我觀察,入場的朋友,都想珍惜難得的相聚,而當音樂會重新發揮社交功能,你會感受到音樂廳裏,瀰漫如一的氣氛。現在準備演出的時間更充裕,勤加讀譜以外,我也不斷思考額外的哲學命題:『演奏音樂是為了誰?』、『為何去演奏?』、『為何交響曲需要存在?』作為指揮,你要深知自己演出的目標。」
少了機會接觸現場觀眾,兩位指揮反倒更常問觀眾需要甚麼,他們可以得到甚麼。
Elim 結合觀察,進而解說:「我們不會回到疫情之前了,所以不如趁此機會,探索未來的演出模式,開拓更多可能性。我曾經將我們樂團的網上製作,分享給行外的朋友,他們的着眼點落在畫面,這便反映一個音樂節目,不單要音樂質素上佳,影像也必須配合得宜,講求的不只是一條攝製隊處理所有拍攝,背後更要有精良的硬件配套和導錄人員的協助,才能呈現影像與音樂契合的鏡頭調度,增強音樂演出的感染力。」
「另一個可能性,落在欣賞模式。網上節目不設中場休息,原定兩小時的現場音樂會,若改成網上推出,我們一般都會縮短至一小時左右。但何不想想,曲目如何與影片長度相配合,剪輯成數條長約十五分鐘的音樂短片?是時候為節目編排引進新意念,正當歐洲各大城市禁足令高懸,沒有比現在更適合的時機,把新意念付諸實行,籌劃更多有心思、有溫度的音樂會,跨越社交距離,為樂迷帶來陪伴。辦電影音樂會、跨界合作,甚至以一個有故事性的主題,貫穿數首輕鬆曲目。作為指揮,我們就是不停想像,如何拉近與觀眾的連繫。」
第三章:台上編制突然受限,但我不想太快放棄
乍見是次網上音樂會的曲目,亨德密特《畫家馬賽厄斯》交響曲、馬勒《百花》,皆非熱門之選,二人似乎不謀而合,想藉網上音樂會,重訪古典音樂乏人問津的一隅。
Wilson 細說重頭:「為何選亨德密特這部作品呢?沒錯,我很希望將冷門作品介紹給聽眾,但最大的因素,反而是編制考慮。在社交距離措施下,無可厚非要減少演出編制。我曾經擔心,一旦弦樂組人數減少,樂聲會被銅管樂蓋過,影響樂部之間的平衡。亨德密特這首交響曲,此時則派上用場。它編制不大,音色卻依舊雄壯豐盈,特別的是,銅管樂和弦樂的樂段,幾乎交替復現,極少重疊,解決聲音失衡的隱憂。」
《百花》,是馬勒第一交響曲原本的第二樂章,但在歐洲各地首演期間,此樂章遭外間抨擊,故作曲家將整個樂章刪節。布列頓在六十年代將它重新出土,它便得以剝離原作,作單獨演奏。Elim 提到原本的節目表上,本應只有蕭斯達高維契的第一大提琴協奏曲,以及馬勒第一交響曲,如今改奏《百花》,當然亦是追源溯本後的方案:「疫情發生了,台上編制突然受限,馬勒一根本不能上演,但我不想太快放棄,最後選了這一首有關連的小品。」《百花》的確如花,有種淡雅,比澎湃的馬勒一,更貼合音樂會的定調。
有別於一般俄國風格當中的沉重和張力,獨奏家嘉貝蒂(Sol Gabetta)弓下的蕭氏第一大提琴協奏曲,也比較通透澄明。Elim 娓娓道來:「Sol 跟我們排練時,提及這部作品貫徹作曲家獨有的幽默,同時帶有新古典色彩,大可以嘗試輕盈處理,『不必過於嚴肅』,連同勝利凱旋的第三樂章,以及接續的貝多芬第一交響曲,都帶有這種通透和俐落,像黑暗中的𥌓光。」Elim 形容,鑽研小規模的交響作品,是她本人的「排毒法」(“detox”),因為學習樂曲內的乾淨和澄明,需要在一個私人空間裏,不斷消化、提煉,在紛擾的非常時期,這個空間變得格外重要。
跋語:在開明與執著之間,握好方向盤
二人皆謂,擔任指揮是一項平衡練習:平衡不同聲部,平衡團員意見,平衡現實與期望,平衡幕前幕後的雙重身份⋯⋯也許,疫情令這一課平衡練習劇化,成為一次角力,一次現實變卦與內在藝術追求之間的角力,節目安排,不過是當中冰山一角。
初登國際殿堂,位居掌舵之職,詎料新上任一年餘,迎來疫症肆無忌憚的蹂躪,為兩位香港指揮帶來莫大考驗。不過,二人卻以一貫的氣魄和能耐,好好招架。
訪問尾聲,Wilson 這樣比喻:「一個專業的駕駛者,要清楚知道終點的路向,但突發路況會產生變數,所以你如何選擇駕駛路線,不能一成不變。指揮也是一樣,我們有一套審美原則,團員不一定同意,現實條件亦不一定允許,這些時候,就要在開明與執著之間,握好方向盤。」
縱然疫症反覆未艾,希望本月兩場網上音樂會後,兩位指揮能在不久的將來,率領一眾樂師,親身踏上香港藝術節的舞台。
陳以琳與安特衛普交響樂團
2021 年 4 月 16 日至 19 日
香港藝術節網站免費登記欣賞:
https://www.hk.artsfestival.org/tc/programmes/music-elim-chan-and-antwerp-symphony-orchestra/
馬勒
《百花》
蕭斯達高維契
降E大調第一大提琴協奏曲,作品107
大提琴:嘉貝蒂
貝多芬
C大調第一交響曲,作品21
指揮:陳以琳
吳懷世與首爾愛樂樂團
2021 年 4 月 23 日至 26 日
香港藝術節網站免費登記欣賞:
https://www.hk.artsfestival.org/tc/programmes/music-wilson-ng-and-seoul-philharmonic-orchestra/
布拉赫
帕格尼尼主題管弦樂變奏曲,作品26
史克里亞賓
升F小調鋼琴協奏曲,作品20
鋼琴:林東赫
亨德密特
《畫家馬賽厄斯》交響曲
指揮:吳懷世
資料提供:香港藝術節/ 瀧澤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