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士App助吸兩至三成客 惟增司機成本︰若「碌街」夠客不會用

撰文:鍾妍 黃偉倫
出版:更新:

的士司機前方習慣放着電話,開着不同預約的士App顯示附近「柯打」。坊間現有近10款的士應用程式,的士業界同意程式有助司機接單,改善收入;但亦有司機指出,的士應用程式增加開工成本,「夠做都唔會用」,至今靠「碌街」接載的客人仍佔收入七成。
《的士APP混戰系列.三》

司機評「HKTaxi」最多「柯打」

市區的士司機聯委會主席關沃華有使用「HKTaxi」、「截的」、「飛的」等應用程式。他說,現時最多司機使用「HKTaxi」,指其最多客人,估計有8成司機使用,「啲司機好醒目,打開幾個電話(應用程式)就留意到邊個多啲柯打」。

的士司機除關注是否有足夠客人,不同程式都各有特點,服務略有不同。忠誠車行執行董事鄭敏怡表示,如「HKTaxi」多司機使用,配對速度快;在新界、大嶼山地區,「的神」會較易召車;忠誠旗下的星群的士,則主打服務質素,提供多用途的士接載輪椅客。

▼各個電召的士應用程式▼

+4

部分App需要司機付錢買分搶單

乘客使用預約的士程式並無額外收費,關沃華說,司機要搶單則需要在程式內購買積分,而所接的每張單都會被扣除不同數量積分,用光就要再付錢買分。他說,4至6年前的士App選擇仍不多時,部分的士程式會收取月費,並有不同等級的會員制,更高的會員級數,可接更吸引的單,但後來更多應用程式競爭下,就無人再收月費,接單均以「先搶先得」。

至於Uber直接派單做法,以及由Uber先收錢的形式,關沃華認為,做法對司機並不算吸引。他指,Uber約一星期才會與司機結算一次,不少的士司機都不喜歡「儲糧」,故在司機層面,目前仍未成主流,較少會選用。

《的士APP混戰系列》︰

的士App曾百花齊放 過江龍入場兩年撤出 「本地薑」企穩死守

「疫市」的士客量跌改以APP接單 UBER港視進軍CALL的平台掀混戰

Uber Taxi司機:瞓喺車都拎到order

有使用Uber Taxi的司機阿標(化名),大約4年前重投的士業,使用Uber接單約2年,亦同時有使用「HKTaxi」、「85截的」「飛的」、「的神」、「和你的」等程式。比較眾多應用程式,阿標認為,Uber有一大特點為自動派單,「瞓喺車都拎到order」,其他程式則要「金晴火眼望住」搶單。他表示,如有精神、空閒時,便會使用其他程式接單,「無話邊個好唔好,睇有無精神時間」。

其他的士應用程式都可以由司機自行選擇是否接客,被問到Uber自動派單是否缺點,阿標認為,電腦派單猶如在的士站排隊,本身不會知道客人目的地,「你當Uber就係的士站上客,有得揀我緊係想揀啦,我都想做5支旗就收工,每支300蚊,5支收到工,但唔可以㗎嘛,24蚊30蚊唔做,支支300蚊,個(的士)牌就唔係呢個價錢」。

司機︰生意仍以「碌街」為主 「夠做唔會用App」

疫情期間市民減少出行,的士行業生意亦下滑。阿標表示,Uber接單大約佔其收入約兩成,在疫情下有幫助,其他程式例如HKTaxi,在疫情嚴重時,可能大約每15至30分鐘才有新單,但同時過百名司機搶單;Uber則大約5至30分鐘內,會獲分派乘客。

關沃華亦指,從應用程式接單,僅佔其接載的乘客約3成,「夠做都唔會用佢(應用程式)」。他解釋,主要因乘客使用程時,多會「議價」要求85折優惠,對司機來說較蝕底。尤其在上班繁忙時間,司機能在街上接到乘客,該時段較少在應用程式接單。

特更司機︰主力以Uber接單 日均收入達1,200至1,500元

另一名的士司機阿林(化名),平時駕駛特更,主要以Uber接客,佔其收入逾八成。他說,過去兩年在扣除成本後,平均每日收入達1,200至1,500元。他表示,在2019年中入行時,車主曾因拒絕提供保單,無法使用Uber,之後便改向其他人租車,獲許可使用Uber接客。

阿林續指,疫情下街客大減,的士站亦缺客,曾經在駱克道的過海的士站排隊,當時只有約6輛的士排隊,但最終仍需等候逾1小時才能上客。他表示,從司機角度而言,無法抗拒使用Uber,由系統自動派單可增加收入。

忠誠車行鄭敏怡認為,自動派單並非最好方法,自動導航系統未必能準確分配最近的司機,反而司機有能力判斷自己是否合適接單,尤其是接近交更時份。她又稱,疫情下交通未算繁忙,Uber司機才可停在街上等乘客上車。

電話費貴司機僅用兩三個App 業界料市場會再整合

坊間本已有近10個的士應用程式,隨港視及UBER taxi等加入,預約的士應用程式市場或再現激烈競爭。關沃華說,除部分的士車隊司機,習慣以接單維生外,其他司機都不會選用太多款應用程式,「開幾部電話,電話費都唔少」。

鄭敏怡認為,程式百花齊放只是過程,認為部分程式性質、功能相近,或有整合空間,「𠲖家坊間可能有10個平台,之後司機發現原來唔需要10個平台先做到生意,5個都得啦喎,或者3個、2個都得,咁咪可以陸續淘汰,其實司機都唔會想成排電話。」

對於預約的士程式的未來走向,鄭敏怡認為,市場會自行調節,的士業仍有很多出路及可能性。即使同樣是提供的士服務,但細節上仍可調整,服務質素及定位都可不同,隨着科技發達,乘客更易尋找提供合適服務的平台預約的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