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老年研究|與家人朋友關係好 令人更長壽快樂
爺爺是一個幽默風趣、慈祥可愛的老人家。在我小時候他有時會來我家住,一住就是一兩個星期,甚至更長時間,所以我和家姐都擁有不少與他的共同回憶。他喜歡早餐喝咖啡、吃多士,又會每天喝可樂。他喜歡井井有條,九十多歲時還會自己爬梯整理家居。102歲時他用拐杖訓練曾孫兒爬行,也慶幸在105歲的今年,曾孫女能在疫情稍為緩和時和他見了兩次面。他記性非常好,從沒認錯人,亦記得在重要節日提醒一眾子孫相約吃飯,維持聯繫,亦教導子孫要互相扶持。即使他入院後躺在病牀上,還能以點頭和搖頭的方式與我們溝通,我給他看子女的照片時他還表現得特別雀躍。
撰文︰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辛婥珩醫生
爺爺的離開,讓我想起了一個哈佛大學關於「幸福老年」的研究。這個研究名為「格蘭特研究」,歷時長達75年、耗資二千萬美元,目的是要找出圓滿人生、幸福晚年的秘密。這個研究發現,親密的關係,比起金錢和名氣,更能夠令我們一生快樂。這些和家人及朋友的關係,較個人的社會地位、智商和基因,更加能夠令我們長壽、健康和快樂,也令我們更能面對生活上的種種困難,有助減慢精神和身體上的退化。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關係不在乎多寡,而是在乎質素:溫暖及優質的關係才對人有利。這個研究又發現,與兄弟姊妹關係良好、家庭凝聚力強、家庭氣氛比較輕鬆、有慈愛母親的人在經濟上更成功。
一個活在愛中的人,更能以成熟的心理防禦機制(mature defenses),面對人生的各種挫折。這些機制包括:幽默感、利他主義(對他人的善意行為)、預期(對未來的問題有合符現實的期望)、昇華(將情緒轉為健康的行為),以及抑制(為了應對現在而有意識地延遲面對情緒)。
這個研究的結論是:幸福快樂就是愛,沒有別的。
正如該研究的現任負責人羅伯特.瓦爾丁格引用馬克.吐温的名句:「生命如此短暫,我們沒有時間爭吵、道歉、傷心與計較。我們只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去愛,雖然只有眨眼瞬間,一切稍縱即逝。」
作為精神科醫生,這個研究的結果深深啟發了我。我們常常在想,怎樣解決病人的問題、藥物要怎樣調校、心理治療要怎樣做。然而,病人其實最需要的是別人的關心和支持。還記得一位資深的醫生跟我說過,病人入院後,我們除了要看顧病人之外,也別忘記「電話療法」,他的意思是指打電話給病人家屬,讓病人和家人多多溝通,令病人感受到對方給予的支持和鼓勵,這樣病人的病情會更快好轉。
《香港01》「01醫務所」與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合作,隔一個星期二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專欄【筆下心澄】。
「澄」即是把水靜放,讓水中物沉澱,然後變得清澈。願你靜心細味每一篇小故事,見微知著,明白自己及別人的內心,把事與情看得更透澈。看得清楚,懂得珍惜,願此專欄能安撫你情緒的波瀾,享受歲月靜好。更希望你把這份體會和你關心的人分享,好讓美好人生的路上多一個夥伴。
故事細節經修改以保障病人私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