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領兩地學者揭動脈硬化成因 為治療心血管病提供新方向
長期進食高脂食物、缺乏運動習慣,是動脈內壁積聚血脂(主要為膽固醇)、鈣沉積物及其他免疫細胞等形成斑塊的主要原因,即「動脈粥樣硬化」。而「動脈粥樣硬化」則是導致中風和心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過往醫學界一直未明當中的發病機理。近日,醫學界傳來好消息,中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聯同天津醫科大學,及台灣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一項跨地域研究發現,若能抑制某個特定因子,將有效延緩「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及抑制血管炎症。團隊希望,此項發現可為心血管病及癌症提供新的治療方向。
由中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黃聿教授領導,與天津醫科大學及台灣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合作的一項研究發現,與「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及血管炎症有密切關係,抑制一種名為 YAP/TAZ 的「血管內皮細胞轉錄調控因子」活性有助延緩「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及抑制血管炎症。
控制「癌基因」活性可抑制動脈硬化及血管炎症
YAP/TAZ 又被視為「癌基因」,若被激活,會使細胞不受控地增殖,形成腫瘤。而研究團隊發現,YAP/TAZ 的活性受不同血流方式所調控。血液在血管內的流動方式分為層流和湍流,正常情況下,人體的血液循環屬層流模式,但在血管分支處、創傷部位和外科手術(如支架)造成的血流擾動區域會形成湍流,而湍流會增加YAP/TAZ 的活性,從而產生炎症。
研究團隊又發現,幾種現有的降血脂或抗動脈粥樣硬化藥物有助抑制 YAP/TAZ 的活性。在 640 種臨床常用藥物當中,以他汀類(statins)效果最為顯著。中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教授兼心腦血管醫學研究所所長(基礎研究)黃聿教授表示,研究將有助開發能抑制 YAP/TAZ、保護血管的藥物,同時可為癌症提供新的治療方向,「我們的研究發現他汀類藥物可抑制 YAP/TAZ 的活性,對重新檢視現有藥物的功效及開發新的抗心血管病藥物有著重要提示作用。換言之,心血管治療藥物可能亦可用 於治療腫瘤。反過來,抗癌藥物也有可能用於治療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