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冒香港郵政騙案4個月120宗涉221萬 套銀行資料買虛擬貨幣
網絡釣魚騙案層出不窮,近月有不法之徒冒認「香港郵政」,利用短訊或電郵,誘使進入虛假「香港郵政」網頁輸入信用卡及個人資料。警方去年11月至今月約4個月,已收到120宗舉報,涉款221萬元,估計與疫情下市民較多網購有關,騙徒套取資料後會在1日內不斷消費,包括購買虛擬貨幣。警方亦留意到,外國有騙徒藉注射疫苗騙取受害人銀行資料,本港暫未有相關個案,但會密切留意。
訛稱包裹地址有誤要繳關稅 香港郵政:不會代收關稅
近月起有不法之徒假冒「香港郵政」,向市民發訊息及電郵,郵址模仿郵政電郵,內容附有「香港郵政」標誌,訛稱收件人地址有誤,要繳付數十元關稅才能取回包裹,當點擊網址後,會進入一個假冒「投寄易」網站,要求輸入信用卡、個人資料等。
香港郵政總監(運作)胡柏堅,香港郵政不會透過電郵、短訊或社交媒體確認收件地址,亦不會代收關稅,若派遞不成功,會發出領取郵件通知卡,若地址不正確,會寄回寄件人,過往部份虛假訊息文法不通、催促盡快繳費等,市民亦應留電郵是否由「@hkpo.gov.hk」或「@hongkongpost.hk」寄出。
盜取資料後一日內網購 最大宗涉7.5萬元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總警司羅越榮形容騙徒手法舊酒新瓶,今次利用香港郵政作案,透過訊息聲稱要收取數十元稅,點擊進入的虛假網站仿真性高,市民稍一不慎容易墮騙。他表示,根據過往案件,騙徒盜取受害人資料後,會在1日內進行網購。
最大宗損失個案為一名39歲男士,他在1月11日收到自稱「香港郵政」電郵,指有包裹待領,他點擊連結進入網站後,按指示輸入信用卡資料,翌日就收到銀行通知,分別有4宗歐元網上交易,涉款港幣7.5萬元。
外國有注射疫苗釣魚網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警司張天樂指出,外國有注射疫苗騙案,利誘進入接種網站輸入信用卡資料,張強調現時本港接種疫苗是毋須提供信用卡等銀行資料。
另外,警方在今年2月起收到15宗假冒銀行釣魚騙案舉報,受害人合共損失88萬元,最大宗損失金額約26萬元,是一名57歲任職銷售員女子;曾有受害人快至2分鐘內被匯走存款。香港銀行公會防止清洗黑錢委員會主席區曉慧提醒,當進行大額或海外網上交易,銀行會向客戶發出一次性安全密碼,完成後會即時通知,以保障客戶及偵測詐騙案。
「風跡行動」修正12萬部伺服器
網罪科於本月1日至6日採取「風跡行動」,到訪或聯絡96間數據中心或網絡服務供應商,檢取及清除3部指揮及控制伺服器,清除1,798部連接殭屍網絡的電腦及裝置,並移除了183個釣魚網站,修正了12萬部被錯誤設定的伺服器。
▼警方2018年「慎防交友陷阱」宣傳片截圖▼
▼警方2020年1至10月科技罪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