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苦候急症室「無譜兼斷估」 公院研新系統助掌握候診時間
公立醫院急症服務經常爆滿,次緊急和非緊急病人隨時一等便要等數小時。現時,全港17間急症室內的候診資訊顯示方式不一,部分更是由人手估計,往往顯示的時間跟實際等候時間有很大出入。本月底,屯門醫院將啟用新的急症室等候時間顯示平台,由過往提供候診預計時間資料,改為顯示過去3至6小時次緊急和非緊急 (即第四及第五類病人) 的候診情況,病情輕微的病人可透過急症室候診大堂的顯示板、醫管局網頁或醫管局手機App參考,決定是否繼續等下去,抑或轉看私家醫生。
公立醫院需求量有增無減,2015/16年急症室錄得2,236,456求診人次;而單是過去一周,平均每日到急症室求診的人數便已經超過5000人。屯門醫院及博愛醫院急症科顧問醫生劉柱良指,2016年1月至9月,64%屬輕微求診個案,36%屬危殆、危急及緊急個案。急症室平均每日接獲20宗需接受急救房施救的個案,每月接獲15宗重大創傷個案。
市民最關心「等幾耐」,不時詢問醫護人員「仲要等幾耐」,或會加重他們的行政工作。目前,各急症室的候診資訊顯示方式不一,有些會顯示對下一名病人可看醫生的預計時間,另一些是顯示目前接受診症病人的登記時間。此外,大多醫院由人手計算輪候診症時間,而一旦有危殆、即時有性命危險等病人送進急症室,次緊急和非緊急病人的候診時間亦要再滯後。
屯院月底啟用新顯示平台 供參考非預計
今年12月底,屯門醫院將改用新的急症室等候時間顯示平台,取代傳統顯示預計候診時間的資訊平台。系統會顯示過去3至6小時,候診時間最長的病人的等候時間 (由登記至開始診症) 。醫管局急症科統籌委員會科技及服務發展小組主席雷俊達指,「很難準確預計候診時間,所以轉為提供回顧式數據供非緊急病人參考,而系統會剔除極端數據,包括某些長期離開急症室的病人的等候時間。」系統每15分鐘更新一次,若輪候時間超過8小時,系統將會為病人提供醫生網網址,提醒病人可考慮選用私營醫療服務。
新的急症室等候時間顯示平台系統將會於12月底,在各公立醫院正式啟用,市民亦可在醫管局的流動應用程式HA Touch,及醫管局網站瀏覽全港17間急症室的實時候診情況,以便抵達醫院前便知悉急症室的輪候狀況,以決定是否改用私營醫療服務。不過,雷俊達提醒市民不應根據時間長短而決定是否前往急症室求診,「市民不會知道自己被歸入那個類別,有需要便要前往急症室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