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利大廈爆垂直傳播 天井密封 袁國勇:04室單位須撤離
鰂魚涌英皇道惠利大廈昨被列為「受限區域」,行動於今早(8日)完成,發現3宗初步確診個案,其中兩人跟早前確診個案(10608)同座向,當中一人名初步陽性患者跟10608病人同為筲箕灣官立中學中六學生。政府專家顧問、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今午3時許到大廈視察。
袁國勇表示,該大廈有7名居民染疫,當中6人住在04室單位。他發現大廈有多條喉管經改動,亦有居民指在廚房工作後會在廁所聞到臭味,相信隔氣管已失效。而1404室住戶最早發病,或會產生「煙囪效應」,當上層住戶使用抽氣扇時,空氣可走進室內引致傳播。
大廈低層是小街市 地面污糟
記者今日到惠利大廈觀察,發現現場環境惡劣,由於大廈低層為小街市,地面骯髒及濕滑,更有菜渣及水果皮,期間更有口罩從天而降。此外,居民的衞生意識薄弱,口罩佩戴不當,亦有街市員工半脫口罩吸煙。直至下午5時,或有店主收到消息,開始陸續提早關門。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今午3時許到惠利大廈視察。歐家榮表示,惠利大廈早於2月5日出現首宗個案,是居於1404單位的18歲男子,亦即是筲箕灣官立中學的學生,經追蹤工作後發現其餘3名同住家人確診。食衞局昨日圍封檢測,行動其後再發現另外3宗初步確診個案,即累計有7宗個案。再有兩人居於04室,包括1704及2104室,故懷疑有垂直傳播。
而餘下的患者住在1811單位,該單位為劏房,共有兩戶。袁國勇認為該患者或經大門或升降機等共用設施受感染。
袁國勇:圍封惠利大廈的決定正確
到場視察的環保署代表亦指,惠利大廈已有53年樓齡,大約有430個單位,10年前已更換喉管,但視察發現無論外牆或室內,都發現有多條喉管經改動,亦有居民指在廚房工作後會在廁所聞到臭味,相信隔氣管已失效。
袁國勇視察後表示,政府昨晚在惠利大大廈圍封檢測是重要決定,因為再找到多幾宗新個案,並發現有垂直傳播情況。他指大廈採用密封的天井設計,而03、04室單位,中間的天井是完全密封,亦有不少垃圾、臭味。他估計,1404室由於最早發病,病毒量高的情況下可能會透過「煙囪效應」,當使用抽氣扇抽氣時,可能會令病毒向上傳播,加上廁所或廚房在開抽氣扇時,並非密封令空氣走入室內。他又指,可能不少單位的U型渠去水位已失去作用,兩者都有可能是傳播途徑。
袁國勇指,由於04單位明顯有危險,故經商量後政府決定04室單位所有住戶都要撤離入住檢疫中心。他又提醒居於類似單位的市民,不應打開對正天井的廚房或廁所窗,減低感染風險。
袁國勇:相信非學校引起傳播
歐家榮指,18歲首先發病的男子,就讀筲箕灣官立中學,在2月2日已有病徵,由於傳染期曾返校考試,故曾在同一個試場一同考試的130名學生,即曾在2月1至2月4考試的人,全部列為密切接觸者,要送去檢疫中心隔離。他又指,食衞局會發出強制檢測令,過去14日到訪筲官逾2小時的人士,都要接受強制檢測。
袁國勇相信並非由學校引起傳播,但仍然擔心兩名患者會傳染其他學生,認為衞生署的檢疫安排非常穩妥。他稱,這次單一事件不會影響考慮復課的決定,最主要視乎社區疫情發展,而「如果課室換氣數目低,或者允許除低口罩飲食,係自找麻煩。」
市民應配合檢測:檢疫隔離14日會對你好好
袁國勇指出,政府每次進行大廈強制檢測,都有一至三成住戶不應門。他語重心長地說,希望大家盡量配合強制檢測或封區檢測行動,「大家唔應該擔心中招,應一早就去做檢測,對自己及家人健康有莫大關係。」他又指,早前有病人在家中過身,倘及早檢測,甚實可減低死亡風險,因為可及早治療。他又說,明白有市民或害怕抽血等,「但係我哋可以令你抽血無咁痛,亦可以有局部麻醉,檢疫隔離14日會對你好好,衞生防護中心同埋醫管局會照顧到大家好好,一定會有得食、有得著、有得蓋被。」
惠利大廈位於英皇道997號,樓齡逾50年,樓高23層,共提供約450伙住宅單位。據衞生防護中心資料,惠利大廈在本月6日至今已有4名居民相繼確診,涉及2名男患者及2名女患者,其中一名18歲男患者(第10608宗個案)感染源頭不明,於本月2日發病,6日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