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質疑無放寬職津門檻無助失業者 羅致光:認真建議考慮申綜援

撰文:黃詠榆
出版:更新:

過去一年疫情反覆,失業率高企,政府早前宣布由6月起,放寬在職家庭津貼計劃申請門檻,由現時144小時,降低至72小時。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今日(8日)討論相關事項,有議員質疑措施無助失業人士,更批評政府「孤寒」、「縮骨」,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回應指,如市民收入很低,工時又符合不到職津要求,「認真建議大家考慮申請綜援。」

勞工界議員潘兆平表示,最新失業人數已超過24萬,市民皆擔心在農曆新年後,公司或會倒閉,直言不少工友已捱了很久,基層團體認為政府「諗縮數」、「孤寒」,拒絕推出失業援助措施。

另外,亦有議員關注,可否「先批後審」,加快發放資助。羅致光回應指,政府已簡化了相關程序,由於申請人數會上升,不旦需要更多人手去處理申請,計劃又涉及公帑,相信難以「先批後審」。

民建聯議員蔣麗芸在會上提到,領取職津最起碼要「有工開」,質疑政府如何幫失業人士。(資料圖片)

民建聯議員蔣麗芸在會上提到,領取職津最起碼要「有工開」,即便放寬了申請條件,工作時數亦要72小時以上,質問如兩夫婦都失業,政府對他們有何援助,更反問「局長你會否聘用他們?」
羅致光回應指,如果兩夫婦工作時數不足72小時,實際上賺得僅3、4000元收入,認為職津亦不能滿足他們的基本生活需要,坦言如市民收入很低,工時又不能滿足職津門檻,「認真建議大家考慮申請綜援制度。」

羅致光認為,如市民收入很低,工時又不能滿足職津門檻,「認真建議大家考慮申請綜援制度。」(資料圖片)

會議又提到早前推出的5000元確診津貼,社會福利署助理署長(康復及醫務社會服務)葉巧瑜表示,申請自今年1月後明顯上升,相信與疫情趨嚴重有關。她透露,截至本月4日收到778宗申請,目前已完成審批651宗申請,另外90宗處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