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門醫院新療法 痛風石病人由不能張開手掌 一年間關節恢復正常

撰文:黃穎津
出版:更新:

農年新年期間,正是市民與家人團聚,共享美食的好時節,但過量飲汽水等高果糖食物,則很可能會引發急性痛風,嚴重者更會因高尿酸而形成結晶,演變為末期痛風。

蔡先生患痛風15載,後期病情更發展到末期痛風,需以手術清除尿酸結晶,惟皆未能根治。而屯門醫院於2015年引入「尿酸溶解術×DECT」治療,結合新科技治療末期痛風病人。蔡先生在接受新技術治療後,謹遵醫囑,痛風症狀已大大改善,一年內清除九成結晶。

屯門醫院矯形及創傷科顧問醫生蔡啟堯指,若長期不加理會急性痛風問題,最終會演變為慢性結石性痛風。(黃穎津攝)

屯門醫院矯形及創傷科顧問醫生蔡啟堯指,全球發達國家每100個人中,便有3至6人會出現痛風症狀,是極為常見的問題。痛風是因體內血尿酸體溫飽和點過高而引入,當血尿酸體溫飽和點高於0.4毫摩爾/升(mmol/l),便有可能出現結晶,人體免疫系統會攻擊結晶,產生發炎劇疼,引發急性痛風,若長期不加理會,結晶將越來越大,最終會演變為慢性結石性痛風,俗稱痛風石。

15年痛風 手術後95%尿酸石清除

今年76歲的蔡先生已飽受痛風困擾15年,手背亦曾出現肉眼可見的痛風石,他曾多次向私家醫生求醫,也曾接受手術及藥物治療,惟皆成效不彰。直至2017年5月,他獲私家醫生轉介至屯門醫院接受新技術「尿酸溶解術×DECT」治療,至2019年1月時便已成功清除體內95%尿酸石,重歸正常生活。

蔡先生指,在接受新技術治療前,他手背出現腫塊、手指關節突出、疼痛,「張開手掌都唔得」,而接受治療後,不但手背腫塊及疼痛消失,手指關節亦恢復正常,療效顯著。

+4

屯門醫院放射科顧問醫生李安慈指,目前大部分痛風石病人都以尿酸溶解治療代替手術。治療手法以雙能量電腦斷層掃描系統(DECT)診斷患者,提供快速、準確和無創的診斷,量度痛風石體積,幫助評估治療成效,並透過結合「尿酸溶解術」,以降尿酸藥,將血尿酸濃度控制在低水平,一年內便可溶解90%尿酸晶體。

醫生:不宜過份攝取高果糖食品

正值農曆新年期間,蔡啟堯強調,急性痛風往往是由飲食引發,高嘌呤食物如紅肉、內臟、貝類、豆類,高果糖食物如汽水,以及過量酒精皆有可能引發痛風。他提醒市民飲食應適度,切忌過量飲食,引發健康問題。

▼科興疫苗製造過程▼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