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國勇:綠楊新邨R座18樓以上04、05室需撤離 疑天井深播毒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荃灣綠楊新邨R座出現爆發,7個單位、12名居民感染,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今天(2月1日)到場視察後指,該大廈除了有橫向傳播,亦懷疑有垂直傳播,因此需要把大廈18樓以上的04及05號單位居民撤離檢疫。
他解釋,由於該大廈天井位有十米深,是他自疫情開始視察的眾多大廈當中最深的一次,帶病毒的空氣會困在天井位很長時間,而每層的走廊位有窗,空氣可以經該扇窗傳回走廊及𨋢口位,居民等𨋢時便可能吸入有病毒的空氣。另外加上天井位深,造成煙囪效應,病毒向上傳播,以致多個在18樓以上的單位都有居民確診。
三層04室有住戶染疫
政府早前把綠楊新邨R座18樓全層居民送往檢疫,今天再決定把大廈18樓以上的04及05號單位居民撤離檢疫。
袁國勇稱,截至今天早上,綠楊新邨R座共有7個單位、12人確診,最先確診的是住在1805室單位的一家三口,分別於1月14、17、18號發病;接下來2404(2人)、2106(1人)、1808(1人)、1807(1人)、1804(3人)、2304(1人)號單位都有人確診。換言之,現時共有3個樓層的04室單位有人確診,分別在18樓、23樓、24樓,而18樓則有4個單位有人確診。
源頭病人疑是1805室居民 病毒經抽氣扇排入天井位
袁國勇解釋,現時懷疑源頭病人就是1805室單位的病人,他相信當1805室有人受感染,帶病毒的空氣經該住戶家中的抽氣扇排入天井位,再經走廊的窗戶傳回走廊通道及𨋢口位,「(其他住戶)一行去走廊就吸到(帶病毒空氣)…等𨋢又要企一段時間。」他稱,該大廈天井位深,深度是十米,闊度是兩米,是他自疫情開始視察的眾多大廈當中最深的一次,空氣可以在內停留很長時間,因此造成橫向傳播,令到18樓多戶受感染。
另外,由於天井位深,造成煙囪效應,空氣向上走,以致18樓以上的居民都受感染,「我見咁多次,最深今次,之前見嗰啲淺好多,但都已經有煙囪效應,何況係咁深,病毒嘅氣霧微粒可以停好耐,加上冬天溫度喺15至20度,病毒可以生存好耐。」因為04、05室共用同一天井,因此兩個單位的居民都需撤離,有24個單位於18樓以上,又屬04、05室,相信需撤離人數少於100人。他稱,由於煙囪效應多數向上,18樓以下居民毋須撤離。
D座一家三口確診 全座需強制檢測
袁國勇續指,目前認為綠楊新邨其他座數的居民應該關上自己單位廁所、廚房的窗戶,煮食、去洗手間時開抽氣扇,盡量打開非位於天井位置的窗戶,令到空氣只由一個乾淨的方向流入屋內,隔絕天井位可能帶病毒的空氣。他又呼籲所有市民都盡量關上天井位置的窗戶。至於走廊位置的窗是否需要關上,他稱環保署、渠務署需再視察,因為若貿然關上,等𨋢時會感到「好焗」。
綠楊新邨R座1805室一名確診者與D座一戶相識,是家人關係,D座現時亦有一家三口確診,因此政府會於D座強制檢測。袁國勇又指,R座一名確診者是伊利沙伯醫院護士,現時相信該護士於社區感染的可能性較高,而非在醫院內受感染。
袁國勇指出,香港地方細小,不少住宅「用位偷到最盡,所以天井位深、屋企窄、走廊窄」,當病毒傳入大廈時,傳播就會頗為嚴重,除了舊式唐樓有風險,市民也需留意天井位深亦是潛在危機,呼籲市民配合政府,有輕微病徵或大廈屬強制檢測大廈就立即檢測。
在官員及袁國勇見記者期間,有人提問當區居民早於一周前已希望政府及專家到場視察,為何現時遲了一周才到場,袁國勇解釋衞生防護中心會視乎風險而決定是否找專家視察。而上任後首次落區親身視察確診大廈及見記者的衞生防護中心總監林文健就稱,政府會「在群集多的地區,集中火力去斬斷不同傳播鏈」。他又指,R座的居民十分合作,538名居民當中有536人已經檢測,現時仍追尋餘下兩人,目前政府只要求D座居民強制檢測,其他座可自願檢測。
環保署首席環境保護主任(區域北)楊泉清表示,今天視察了18、23、24樓的04號單位,見到廁所、洗澡位置有改裝,但外牆渠管「相當好」。
麗港城第5、7座圍封檢測凌晨實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