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住戶基層家庭八成受訪者失業 瑜珈導師由賓館遷至劏房

撰文:袁澍
出版:更新:

明愛社區發展服務於2020年7月至11月期間訪問了246位租住於服務範圍內的寮屋、村屋及私人樓宇的基層單身人士,了解一人基層家庭的住屋情況和疫情下的經濟情況,並探討改善方法。調查發現,有八成受訪者現時沒有工作,超過六成更住在劏房內。
有瑜珈導師在疫情中近一年無工開,只能申請綜援解決生活開支,甚至曾一日只吃一餐度日。她中途修讀護理課程希望轉行,無奈也因為疫情一波三折,直到早前才找到院舍護理工作。

調查發現,有八成基層單身人士現時沒有工作,超過六成更住在劏房內。(袁澍攝)
李小姐(白色衫)上個月才找到院舍工作,她希望政府可以幫助一人住戶,令自己面對未來不用這麼徬徨。(袁澍攝)

疫下瑜珈導師轉職護理員 居賓館單位遷至劏房
李小姐疫情前居住在旺角的一間賓館單位,擔任瑜珈導師,生活穩定。疫情初期工作減少,便報讀護理員課程,無奈疫情爆發後不僅瑜珈工作停止,課程也無法順利就讀,只能申請綜援度日,節衣縮食,有時一日只能吃一餐,令她感到無奈。她自言「疫情有多久,失業便有多久」,更搬去深水埗唐六樓的劏房內居住,節省開支。直到早前幾日,她才找到一份院舍護理員的工作,她表示希望政府可以放寬「現金津貼試行計劃」至60歲以下一人住戶,以應付日常開支,「面對未來可以唔使咁徬徨。」

洪小姐上個月失業,目前靠積蓄度日。(袁澍攝)

居劏房五旬女士 上月失業 業主加租 靠積蓄度日
53歲的洪小姐現時住在深水埗一劏房單位,100呎的單位,放不下衣櫃,更要和他人共用廚廁,月租金卻要4900元。患有糖尿病及哮喘的她,每個月還要支付不少的醫療費用。本身做餐廳樓面的她,上個月也失去了工作,要靠積蓄度日,惟業主卻仍要加租,只能再尋其他住處。她表示,她這些年已經因為加租問題搬過3次家,而眼看施政報告中所提的現金津貼她無法受惠,令她更覺得失望。她表示,租金已經是她收入的一半,生活負擔沉重,疫情下更不知道何時能夠找到工作,「如果深水埗都要封區,搵工就更加唔容易了。」

本港不少市民居於劏房。(資料圖片)
王小姐(右)住在寮屋內,每日要行150級樓梯才能返到家中。(袁澍攝)

另有55歲的王女士,因為租金問題,她一人住在深井的寮屋內,每日需要行150級階梯才能回到家中,近幾個月她腿部受傷,來去家中都覺得辛苦。她說自己輪候公屋超過10年,「影都無埋」。每個月14000多的收入,她還要用來供養內地的父母和女兒,提及搬去更方便的住處,她卻連聲拒絕,表示難以承擔,「唔係咁樣,根本生存唔到。」

八成受訪者失業 兩成不足以支付租金
調查訪問了246位基層單身人士,發現一人基層家庭需要長時間面對在職貧窮及居住在各類型的不適切居所。明愛社區發展服務的發言人馮鈺琹表示有八成受訪者年齡低於60歲,亦有超過八成受訪者現時沒有工作,同時受訪者在疫情底下的入息中位數只有10000元,遠低於「在職家庭津貼」每月入息上限(即14100元),反映受訪者正處於在職貧窮狀況。

另外,調查顯示受訪者均住在各類型的不適切居所,63.4%住在劏房,15.4%住在寮屋,8.9%需要共用廚廁。有兩成受訪者因失業或收入減少而不足以支付租金,六成以上人士只有少於3個月的積蓄可以應付租金,反映一人基層家庭的經濟充滿危機,住屋的基本生活需要不受保障。

倡實行「現金津貼試行計劃」 惟需包括長者一人住戶
發言人潘秉坤呼籲政府在2020年施政報告提出的「現金津貼試行計劃」,必須包括非長者一人住戶資格,紓緩一人基層家庭面對的經濟壓力。另外,潘表示政府儘快落實租務管制,並重新審視公屋非長者一人申請者的計分制度,重燃一人基層家庭對將來生活的希望。

明愛社區發展服務發言人馮鈺琹表示,期望政府盡快落實租務管制。(袁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