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中大調查揭去年不足四成市民願接種 倡公布外國經驗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政府最快於下月開始為市民接種新冠疫苗。不過,中大醫學院一項去年7月進行的研究就顯示,本港只有37%市民願意接種新冠疫苗,當中較年輕的市民接受程度更低,25至34歲的市民的接受率不足25%。研究團隊認為,或因年輕人自覺非高危一族,又覺得接種疫苗「花時間、影響工作」等原因,窒礙他們的接種意願。
研究又發現,如政府推動市民接種疫苗,市民接種的機會會高十倍,提倡政府向市民多作解說,說明年輕患者感染後的風險,外國人接種疫苗後的反應,又可考慮發出接種證書、提供彈性上班安排,以提供誘因令市民接種。
▼科興、BioNTECH復星、阿斯利康疫苗保護率副作用▼
中大醫學院在本港疫情第三波的高峰期(2020年7月27日至2020年8月27日),進行1,200個電話訪問,了解影響市民接種新冠疫苗意願的各種障礙和驅使因素。
25至34歲群組 最抗拒接種疫苗 長者亦未過半
研究發現,香港成年人的整體新冠疫苗接受程度為37%,遠低於其他國家的60-90%。研究又指,受訪的18至24歲的市民中,有40%願意接種疫苗;但25至34歲市民就只有24.4%,是所有年齡層最低;35至44歲亦僅有28.2%;其後年紀愈大,接受率愈高,但最高亦不超過50%,65歲以上人士只有47.6%的人願意打針。
團隊發現,疫苗的危害、副作用、產地有無品質問題;疫苗臨床試驗的人數是否多於5萬人;接種時需否花時間等因素,都會窒礙市民接種的意願。
陳基湘:群體免疫需70至90%人口接種
中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系主任陳基湘教授表示,市民的接受程度僅為37%,數字是「非常之低」,遠低於群體免疫、放寬抗疫措施及恢復經濟活動所需的先決條件,而要實現針對新冠肺炎的群體免疫,接種率或需達整體人口的70-90%。
中大醫學院公共衞生與基層醫療學院黃至生教授認為,普遍年輕人自覺非高危一族,以為即使感染也不會有大問題,接種意欲較低,加上25至34歲人士需全職工作,打針會否花時間、預約是否困難等都會影響他們的意願。
陳基湘稱,政府應加強教育,說明年輕患者的病況、有多少人入深切治療部,「如果肺花,對做運動係咪有影響」,提供更多資訊令市民意識到受感染的嚴重性。
提供經濟誘因國際間仍有爭議
陳基湘又稱,政府應考慮發出接種證書、提供彈性上班安排,以提供誘因令市民接種,被問到提供經濟誘因是否可行時,黃至生解釋,國際間的專家對此仍有爭議,因為倘政府提供金錢,市民或認為打針是否「高危活動」,是否會令自己身體不適,最後或適得其反,反令市民對疫苗有卻步。
陳基湘續指,政府應多解說以新技術製造的疫苗、透露製造商以往製造疫苗的經驗、回應市民對產地來源的關注,也應定期公布在其他國家及地區已接種疫苗之人數和反應,並可解釋港府如何做品質檢測,當開始為市民接種疫苗後,也可設立機制予市民自行呈報有無副作用的問題,以增加市民信心。
研究去年進行 需時分析
這項研究於去年7月至8月進行,陳基湘坦言現時市民的接受率或有所不同,但未能判斷會增加或減少,他稱英國、美國、西班牙等6個地區近期再做類似研究,發現當地市民接受程度較早前更有所下降,反映疫苗相關資訊增加不一定會提升接受率。他指由於完成調查後需時分析及讓權威期刊、專家評估研究的方法及演繹,故現在才公布結果,他指中大近來未有再做類似研究,因研究目的主要是找出阻力和推動力,而非了解接受率的高低。
陳基湘又指,只要疫苗通過了第三期臨床研究,無論是哪款疫苗他都願意接種,被問到紀律部隊、醫護等人是否應帶頭接種疫苗,他回應指做法是有利有弊,「可能有啲人士對某個社會人士唔係咁歡迎佢嘅時候,佢覺得呢個接種嘅形象對佢唔係討好囉。」他認為,如有人帶頭打針,那人需要代表到政府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