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明失聰中大生成立組織推動各界關注精神健康 獲頒傑出學生奬

撰文:鄧穎琳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經濟,為港人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對有特殊需要人士而言,路途更崎嶇。中大男生陳偉文兒時患腦癌,術後右耳失聰、右眼只餘一至兩成視力,雖然容貌及身體有殘障,但他卻未有放棄,考入中大,並加入校內關注殘疾人士的學生組織。
他入大學時,正值香港學生自殺潮,留意到不少同學有巨大學業壓力,漸漸關注精神病患者的情況。2020年,精神病患者的清新愛情小品《幻愛》成港人熱門話題,他亦邀請到精神病患者分享經歷及感受,製成影片放到與同學一起成立的「同行鳥 Companion HK」組織,希望推動各界關注精神健康。其努力令他成為中大「傑出學生獎」社會服務組別得主。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三年級生陳偉文,獲選為中大「傑出之星」。(歐嘉樂攝)

小學至初中時曾遭同學標籤「危險」、「暴力」

現年27歲的陳偉文,出生數月被發現患腦癌,術後腦部神經線受損,影響右邊身體機能,除了右手及右腳活動能力較差,右邊面部肌肉難控制,右眼只餘一至兩成視力、右耳更失聰。患病經歷影響到容貌及發音,令陳偉文小學至初中時,常遭同學誤解,「危險」及「暴力」一度成為他的標籤,幸在同學疏遠他時,有師長上前關心及聆聽:「有人關心,知道不是只有自己」。

大一參與關注殘疾組織 疾志研究社福政策、推動在職共融

一度無心向學的他,初中曾留級,至中六得到師兄鼓勵,重拾希望及自信,以入大學為目標。兩次挑戰DSE後升讀副學士,再升入中文大學的政治與行政學系。陳偉文憶說,當時對大學生活充滿期待,大一參與了不少活動,而加入中大關注殘疾人士的學生組織「uShine」及籌辦活動之經歷,助他尋覓到人生目標及方向。

原來在陳偉文入大學時,正值香港學生自殺潮。他留意到不少同學有學業壓力,「因為中大以前是拉曲線(拉curve ),即使同學已做得很好,仍擔心會比他人遜色」,而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同學減少接觸、不少人因家居環境困難,上視像課時感到壓力,他於是與同學成立「同行鳥 Companion HK」,推動各界關注精神健康。

+1

期望有更多《幻愛》類電影 助大眾認識精神病患真實情況

至2020年,以精神病人的戀愛為主線的電影《幻愛》成最熱門港產片之一,陳偉文認為,電影讓公眾認識該疾病的病徵及病患情況,且增加大眾關注及了解,然而疫情下殘疾人士難以外出,巨大的孤獨感或令人精神更繃緊,陳偉文於是邀精神病患者拍片,剖白心底話及疫情後的夢想:「分享經歷時,亦是分擔了痛楚及苦楚」。

他期望影片公開可鼓勵大眾更主動關心身邊人:「部份電視劇令不少人以為精神病患潛藏攻擊性,但大多數人其實無親身接觸過患者,我們希望鼓勵大家接納不同人。」

陳偉文因兒時腦癌,右眼只餘一至兩成視力、右耳更失聰。但他並未有放棄,更積極關心殘疾人士及精神病患者。(歐嘉樂攝)

展望未來,陳偉文期望研究與精神病患及殘疾人士相關的政策,並推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宣揚在職共融:「多行一步關心其他人,讓他們知道自己共不孤單,減低他們將來面對精神壓力時出現輕生念頭。」陳偉文獲中大頒發社會服務組別的「傑出學生獎」。

「說書人StoryTaler」創辦人李昭明 籲大眾多聆聽他人感受

同獲中大傑出學生獎的,包括同屬社會服務組別的中大心理學系博士生李昭明,以及藝術組別的中大音樂系應屆畢業生陳君明。
李昭明是「說書人StoryTaler」的創辦人之一,她深信精神病的污名化情況,比患上精神病更叫人感到恐佈,故疫情下她未有暫停工作,希望勵大眾多聆聽身邊人的感受及故事:「經歷大轉變,有精神病表徵是正常反應,更是人之常情。」

天水圍男生以無伴奏演唱走出國際 長大回區內推基層音樂教育

至於陳君明,因無伴奏演唱表現出色,屢次獲獎,惟他發現不少演出都優先邀請海外回流或名校生,希望推動無伴奏音樂,讓基層有機會接觸音樂:「說話、溝通及見識都會影響機會......我兒時有機會學鋼琴及唱歌,甚至獲獎,是很幸福的,我都想其他人一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