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者壓力沉重感絕望 機構助安排「後備」讓照顧者唞氣

撰文:陳家怡
出版:更新:

疫情期間,不少社區和政府機構暫停服務,落在照顧者肩負的擔子更沉重。40歲的阿貓自升讀中學起,已負起照顧患精神分裂症的媽媽。她對媽媽妄想症狀認知不多,時常與她發生衝突。阿貓作為照顧者,10多年前也出現情緒困擾,兼顧工作及照顧者責任感到絕望,覺得不懂和無能力照顧母親,甚至想過尋死。
有機構關注照顧者欠缺支援,今年9月推出「照顧者易達咭」和「照顧者預設照顧指示」服務,提倡社會要對照顧者更友善,並向有需要的照顧者,提供照顧規劃和支援,避免發生悲劇。

長者綜合服務總監蕭穎(左起)、頤荃長者健康服務中心主任梁嘉軒、長者綜合服務高級行政主任方慧珊、長者綜合服務地區督導主任黃銀中、照顧者Patrick、精神健康綜合服務家屬資源及服務中心主任李芷萾,助理總幹事陳秀琴。(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提供)

阿貓因照顧患病母親,常感壓力沉重,缺乏資源下,不懂和沒有能力照顧母親,會認為自己無用,曾經「睇唔到呢樣野會過去」,因而有自殺念頭。直至她接觸社福機構,認識到母親病況。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推出的「照顧者易達咭」,讓任何要照顧長者、有身體或精神障礙的病人照顧者免費申請,不限年齡性別。該會倡導建立對照顧者友善的社區,在各區有不同單位提供支援服務,包括讓他們休息的咖啡室,亦有餐飲、醫療和購物優惠等。

阿貓平時很怕照顧者的身份會被歧視,對家人的精神病患背景絕口不提。她表示使用「照顧者易達咭」,卡上無標籤相關病患,讓她感到安心。在不暴露身分之下,可得到很多社區機構認同和支持,形容在好深的隧道裏面亦不太孤單,讓她認為付出不是徒然。

愛羣社會服務處同時推出「照顧者預設照顧指示」計劃,讓照顧者與相關職員,檢視他們照顧責任和個人優勢,商討所需支援。受助者可預先安排出任「後備」的照顧者,萬一照顧者面臨緊急情況未能勝任,就會交由「後備」協助。

60多歲的Patrick,幾年前從加拿大回港,照顧87歲患腦退化及乳癌的母親,以及同患腦退化的兄長。Patrick希望短暫返回加拿大,參與女兒婚禮,但照顧者未必容易抽身。透過「預設照顧指示」,機構安排Patrick的大嫂和鄰居,幫忙做後備照顧者,負責其母及兄長的起居飲食、覆診等,細微至母親不吃黑色的食物都會仔細紀錄,讓照顧者可彼此支持。Patrick表示,感覺如釋重負「終於見到有明天」。

該機構長者綜合服務高級行政主任方慧珊表示,照顧者面對繁重工作,壓力經常被低估,他們或不意識自己擔當照顧者角色,不懂得尋找協助。「照顧者預設照顧指示」協助他們建立可行和靈活啟動支援網絡,脫離孤島,重新融入社區,目前已有17人參加試驗計劃。而「照顧者易達咭」計劃,至今共有62間機構和商店參與,有超過340名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