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苗|首批明年1月抵港可供注射 九大疑問專家逐一解答
政府今日(23日)公布接種疫苗安排,並由專家組解說疫苗接種、副作用等。政府落落提供3款疫苗,市民可因應提供時間及場所,決定是否接種,特首特鄭月娥稱代表市民有得揀。市民可否打齊三種?誰人可優先接種、孕婦及兒童又如何?本文總結9個疑問,由政府專家逐一解答。
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梁卓偉、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顧問專家委員會委員、衞生防護中心前總監曾浩輝聯同政府代表詳細解說。
Q1 港府購入哪幾款疫苗?
政府:科興(Sinovac)、德國藥廠BioNTech/輝瑞/復星的mRNA疫苗、阿斯利康/牛津疫苗,各款訂購750萬劑。100萬劑的科興疫苗最快下月抵港,100萬劑的德國藥廠BioNTech的mRNA疫苗則最快明年首季到港,阿斯利康/牛津疫苗預計2021年內到港。政府亦會採購第四款疫苗。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介紹本港訪購三種新冠肺炎疫苗▼
Q2 為何要接種新冠肺炎疫苗?
梁卓偉:如果流感疫苗跟該年病毒株吻合,保護率有6至7成,但當不吻合時會降至3至4成。流感疫苗對比新冠肺炎疫苗保護力,僅達一半或三分之二,而新冠肺炎的殺傷力,又是流感的10至20倍,「Risk Benefit(風險效益)係好清楚」。
Q3 甚麼群組可優先接種疫苗?
政府:醫護人員、長者、長期病患者、安老或殘疾院舍員工等300萬人,由顧問專家委員會按數據決定再優次。
曾浩輝稱:正仔細勾劃具體做法,優先群組中都有「超高危」人士,「60歲以上,6字頭、7字頭、8字頭都有分別」。行政效率亦都是考慮因素,在一間院舍便替一群長者接種,「短時間有呢個效率都係好事嚟,最終都要(再討論)先得出一個計劃、路線圖」,而私家醫生一定有積極的角色,「講得俗啲就係受埋佢吔玩」,但要再商議儲存疫苗設施等配套,畢竟接種人數眾多,而今次疫苗又至少有三種,相信較2009年接種豬流感疫苗複雜得多,醫護團隊人手仍然要計算,亦會設立社區接種中心。
Q4 疫苗有甚麼常見副作用及呈報機制?
許樹昌、政府:接種者的常見副作用為注射位置痛楚、輕微發燒等。對疫苗及部分食物有嚴重過敏,例如呼吸困難,咽喉腫脹。藥廠提交文件時,當局會得悉疫苗成分,又會監察不良反應情況,例如設立院舍監察點。
曾浩輝:分析不良反應時要有技巧,例如:腦炎、心肌炎及嚴重過敏性休克跟疫苗的因果關係,例如韓國早前的流感疫苗風波,可能跟個別病人身體情況有關,「打完針出事係唔係每次都關針事呢?」要一步一步考慮。
Q5 康復患者及孕婦可以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嗎?
許樹昌:不確定康復病人抗體水平會維持多長,但全球已有10宗二次感染個案。外國反映患者感染90日後接種疫苗都可以接種,相反90日內注射疫苗則容易刺激免疫反應,之後打針就安全。接種疫苗後,當局亦會留意接種者抗體水平的維持時間。市民接種某款新冠肺炎疫苗後,切勿轉移接種另一款疫苗。
孕婦方面,雖然疫苗並非活病毒,但臨床測試時都不敢邀請孕婦參與研究,不過歐美已開始接種疫苗,當疫苗抵港後,會再參考全部數據才再向本地孕婦建議。
Q6 若醫護拒絕接種疫苗,需要強制他們注射疫苗後才可接觸病人?
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不會要求醫護必須接種疫苗才可接觸病人。世界衞生組織對第一代疫苗的要求,只是不發病,而非防感染,暫時只有阿斯利康/牛津疫苗公布其無病徵感染者數據,接種1.5劑疫苗後,近九成人無病徵,但只有57%人無感染,即其防感染率要打6折,部分人接種後仍然會感染只是無病徵患者,無法以照顧病人為由,強制醫護人員接種,除非疫苗防感染率可提升至九成,才有足夠科學基礎提出。
Q7 疫苗接種7成人後,是否就有群體免疫?可宣告戰勝疫症?
梁卓偉:要達至群體免疫是要防感染,但現時疫苗主要僅防發病,因此並非注射率達至某個水平便抗疫完畢,7成只是籠統數據,「呢行無人答到(群體免疫標準)」。
曾浩輝:部分疫苗研究都未開展16歲或18歲以下小朋友接種情況,「唔係一到7成接種率就咩都搞掂」。
Q8 病毒株變種會否影響疫苗效用?
許樹昌:病毒株主要在S蛋白變異,而新冠病毒整體S蛋白無大轉變,新冠病毒較流感病毒變異慢,他引述另一名專家稱,新冠肺炎疫苗可能2至3年才接種一次。
梁卓偉:當病毒變異,mRNA疫苗的藥廠,如Moderna指6星期內可調整疫苗。
Q9 有無紀錄顯示(針卡)接種過新冠肺炎疫苗?
政府:衞生署及醫院管理局每年會有流感疫苗紀錄系統,當局會以該系統記錄新冠肺炎疫苗接種者。創科局亦正研發一套系統,取得該系統資料,並一併簡單地展示市民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及接受病毒檢測的紀錄。
Q10 市民可否選擇接種哪一款疫苗?
政府:當局按接種疫苗群組、地點及時間分配指定某款的疫苗。市民進入接種疫苗中心時,或以指定時間地點,可得知當日該中心接種哪一款疫苗。但在一個地點例如醫院、安老院和社區中心,同時間並不會有多於一種疫苗供市民選擇。換言之,市民可透過選擇時間地點,選擇接種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