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從食品工場「救」涼茶渣 採中大研發配方製有機堆肥種靚菜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涼茶渣非用完即棄,原來亦可用於種植。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透過賽馬會「好壤」城市有機堆肥計劃,獲資助500萬元,研究出利用涼茶渣、咖啡渣、啤酒麥芽渣及豆渣,以4:3:2:1黃金比例製成有機堆肥,改善農作物及土壤質素。
原材料來自本地食物工場,由社企FoodCycle+製成港產廚餘堆肥「加樂泥」,預計一年內推出市面銷售,亦可減輕堆填區負擔。

+1

根據環保署數字,2019年每日廚餘棄置量達3,353公噸,來自工商業約佔三成,但整體回收率只有3.6%。廚餘除可送往政府小蠔灣廚餘廠轉化成生物氣發電,亦可投入泥土成為養分。

中大生命科學學院與社企合作,研究為食品工場產生的有機廢棄物延續生命。經篩選及土壤化學分析後,發現涼茶渣、咖啡渣、啤酒麥芽渣及豆渣的組合是高效率有機堆肥。負責研究的客座副教授朱利民指,一般市面有售的化學肥大多無機,主要在短時間內為植物提供營養,故大部分水溶解性很高,往往超乎根部所能吸收,有機會灼傷植物根部,致營養流失多於被根部吸收。試驗期間,他發現涼茶渣成分多樣、易分解,而且涼茶渣中的細小枝桿,可增加土壤空氣流通,有助微生物生長。

社企設廠生產「加樂泥」 冀一年內推出市面

社企FoodCycle+在上水開設廠房,以中大研發的配方堆肥及試驗方式種植,原材料來自鴻福堂、Nespresso、生力啤酒和壹品豆漿的食物工場。廚餘分批放進堆肥系統後,微生物會將廚餘分解,需時約21日,再送到「靜堆區」繼續分解,整個過程約50至60日,未來希望縮短至約40日,提升產量。有機廢棄物經耗氧堆肥方式,最終製成「加樂泥」,農戶、園藝公司,甚至家庭種植均可應用,做到本地回收、生產及應用,5公升及40公升包裝預計定價60至80元,以及150元。該產品已成為香港有機資源認證中心的「可接受使用物料名冊」上,唯一本地生產的廚餘堆肥。

FoodCycle+ 聯合創辦人鍾千慧表示,試驗期間分別在土壤混入15%「加樂泥」及本地常用有機肥料花生麩,同一時間種植羽衣甘藍菜苗,一個月後,發現前者生長得更茂盛。她解釋,有好的泥土質素,土壤顆粒凝聚有助減少水土流失、改善疏孔性,不會加快作物生長速度,而是在既定的生長期內達致最佳狀態;反之,有機會無論種多少天,亦長得較細棵。

另一聯合創辦人鄭逸豪補充指,目前FoodCycle+ 每周回收4至5公噸有機廢棄物,最終成品壓縮至約1公噸,估算本港每日約有100公噸原材料,可製成約20公噸的「加樂泥」。

勝哥(右)使用「加樂泥」後,大讚無臭味、不惹蚊蟲,農作物產量亦大增。(勞敏儀攝)

農友試用:無臭味、不惹蚊蟲

今年初已有35間農場或園藝公司試用「加樂泥」,柏寧酒店的天台農莊是其中之一。首席花藝師戴恩勝獨自打理2,000呎天台農莊。戴說,以往酒店餐廳使用的食用花從外國入貨,一朵翠玉瓜花空運來港售價24元,但自己種植後,每年為酒店節省至少30萬元。

戴恩勝說,天台農莊曾使用有機肥料,因惹來不少蚊蟲而停用,今年初試用「加樂泥」,不但沒有臭味,沒有蚊蟲蹤影,產量亦有增加,故後期追加至7、8成場地使用。他表示,以往購入的大葉羅勒最多只能放2天,葉子亦容易下墜,但今年混入「加樂泥」新種的則可放5天,味道更濃,笑言在6樓餐廳烹煮,香味瀰漫至4、5樓,質素大獲廚房同事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