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間公和工場如常做堂食 牌照顧問指轉用膠碗都冇用

撰文:黃煒堯 魯嘉裕 黃偉民 呂凝敏
出版:更新:

百年老店公和荳品廠因牌照問題被食環署多次檢控,最終轉用即棄膠碗暫避風頭。食環署指即棄餐具並非考慮因素,持食物製造廠牌照的食肆若容許食客在其處所內進食,即屬違法。有飲食牌照顧問認為,公和轉用膠碗不能解決問題,唯有轉為申請其他牌照方可容許顧客堂食。

深水埗公和全部採用即棄餐具,但有專家指不能滿足法例。(黃偉民攝)

公和荳品廠為百年老店,不少市民均會專誠品嚐其自家製豆腐花和其他小食,不過,日前突然轉用膠碗出售食物,被揭發原來公和只領有食物製造廠牌照,食客不得堂食,公和亦因而被食環署檢控4次,因此才轉用即棄餐具代替。

公和總店店內仍有大量食客坐在店內用餐。(魯嘉裕攝)

《香港01》記者今再到深水埗公和總店觀察,膠碗膠叉狀況與昨日無異,店內仍有大量食客坐下用餐,而購買食物則變成先購票再到店內坐下用餐,模式儼似快餐店。至於位於九龍城的分店亦已全面使用即棄餐具,餐桌換成高枱,食客只能要站着進食,而食物亦為先付費後用餐。

九龍城公和換上高枱,食客需站著進食。(黃偉民攝)

九龍城公和的夥計表示,該舖只有食物製造廠牌,沒有小食牌照,於兩個月前因有食客借廁所被拒,對方懷恨在心向食環署投訴,最終牌照問題曝光,公和亦因而被扣5分,目前店已全線轉用即棄餐具,但不清楚能否滿足當局的要求。

有食肆牌照顧問認為,食客在食物製造廠範圍內進食即屬違法,與即棄餐具無關。(魯嘉裕攝)

專家指應轉換牌照

食環署昨回覆查詢時表示,食物製造廠牌照只可配製食物出售,供人在處所以外地方進食,若膳食供人在其處所內進食,即屬違法,處所使用塑膠或其他物質的碗具並非考慮因素。昌龍牌照顧問設計樓有限公司牌照顧問陳昌認為,食物製造廠牌照不容許食客在店內進食,即使轉用即棄餐具亦不代表能滿足法例要求,只要食客在店舖範圍內進食即屬違法。陳又指目前法例不容許同一舖位同時擁有兩個牌照,若公和要真正解決問題,可以考慮申請轉換牌照,把食物製造廠牌改為一般食肆或小食食肆牌照。

日前公和已全線轉用即棄餐具。(資料圖片)

環保人士認為商業及環保要取平衡

結束一桶專棄成員劉小姐表示,得悉公和荳品近日轉用即棄餐具,引起社會高度關注。她認為是否使用即棄餐具,是商戶是否願意在商業及環保之間取得平衡的問題,強調若商戶堅持使用塑膠餐具,清潔後亦有回收渠道,「但也節省不了清潔工夫的錢,故無論如何也是要付出成本」,但她認為,改用塑膠碗碟盛載食物是否即等如外賣,是商戶應該考慮的問題。

有網民建議商戶可將使用過的塑膠碗碟清洗,再循環使用,惟亦有部分網民認為此舉「唔衛生」,劉則表示「其實即棄塑膠也不見得很衛生」。除了回收塑膠碗碟外,亦有一些商戶以收取碗碟按金形式盛載食品,可減低浪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