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楊潤雄︰通識科精簡改名只分合格不合格 教科書須送審

撰文:孔繁栩 張嘉敏 胡家欣 鄺曉斌 梁昊賢
出版:更新:

特首林鄭月娥昨日(25日)發表《施政報告》,發表多項政策。不同政策局將分別舉行記者會,就各局的相關政策安排向公眾解畫。《施政報告》提及要糾正通識科「被異化」問題,形容通識是「學習有關國家發展、《憲法》、《基本法》及法治等元素的平台。」昨日《文匯報》及《大公報》均引述消息指,政府計劃將通識科由七個評級改為「合格/不合格」、削減課時及內容等。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宣布通識科改革安排,他形容,通識科已被「污名化」,雖決定將科目維持必修必考,但科目將會改名,而公開試評級安排,亦會改為只分合格或不合格。改革後的新通識科,將取消不設獨立專題研習、課程需學習憲法和基本法、而學科將會精簡,課時刪減一半。學生亦必須到內地考察交流,而新課程須用經送審的教科書,期望最快下學年可推行。至於現時高中學生,則會按現有通識科安排評核。

至於發展局及運房局今午召開的《施政報告》記者會中,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被問到,當局稱十年建屋計劃所需的330公頃土地已悉數找到,被質疑「有水份」。黃表示,相關土地有一部份來自古洞北、粉嶺北及洪水橋新發展區,已進入相關規劃程序,對落成時間有信心;其餘四成土地,則來自210個地方改劃,已完成三分之二,大部份完成規劃,時間亦掌握到。他說,明白市民有擔心,讓政府知道不能放鬆。

至於住宅物業交易會否「減辣」鬆綁,運輸及房屋局長陳帆表示,目前見不到數據,要改變住宅樓市需求、投資及炒賣管理措施。

【17:46】楊潤雄多次被問到通識科改革後,為何要改新名稱,是否與科目英文內有Liberal一字有關。楊稱,通識科改革後改名,並非現有名稱有問題,而是科目過去有人對通識科名稱,扯上不好的聯想。當局調整課程後有新開始,所以想改名,強調對Liberal一字無意見「只係想畀一個新開始」。他指,當局並無分開教授國安教育,國教內容一直都在,通識科內都有國教元素,形容今次無重大改變。

楊強調,新通識科內大部分的內容,「係由目前通識科演變出來」,認為公眾不要以為整個科目有轉變,「唔係做咗一個新科」。他又指,現行通識科內,都有國家發展相關內容,一直在課程內容,千萬不要說將科目變為國教科,強調當局「無咁嘅意圖」,只以課程宗旨及目標為考慮,「香港學生如唔認識國家關係、憲法、基本法、國安教育,各方面的發展,對佢哋唔公平,唔係全面教育」。他強調,當局無意弱化個別科目,科目改革亦越快推越好,如出年九月、下學年做到,「唔會猶豫做」。

【17:41】被問到通識科改革後能否獲得社會信任?楊潤雄表示,今時今日作為局長未必做到,他希望社會大眾可客觀觀看整個安排,課程安排上,沿用課程宗旨及目標,嘗試調節課程及增減,「唔係全新嘅嘢,唔係一啲你唔知嘅嘢」,只係成個架構「減負」,令課程可以收縮。

至於海外院校認受及銜接上,當年港府花很多功夫推新高中課程,當時到外地大學宣傳,有介紹通識科內容。目前整個高中結構無大改變,只係內容有改變。例如校本評核有刪減等,相信不會影響國際認受性,個別海外院校亦未必留意考生通識科成績。

+2

【17:30】至於國安教育方面,楊潤雄指,在學校行政指引上,正做「細化」工作,並製作教與學資源,以及教師方面的培訓。針對新入職、在職及準備升職教師,會有新核心課程培訓要求,教師要接受30小時的師資培訓課程,包括憲法、《基本法》及國安教育。

至於疫情影響停課安排上,當局會緊密與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專家溝通,討論需否收緊學校安排。目前初小已經暫時停面授,知道不少家長都有意見,認為要全港停課。他強調,防疫安排是按科學證據及醫療意見判斷,當有任何決定,會盡快通知家長及學校,讓大家有時間做準備。醫療決定是按每日情況,不能預早估計幾日走勢,難稱要提早多少日通知。
【17:20】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公布通識科改革詳情,他指出,通識科被污名化,決定按課程宗旨,精簡內容,通識科改革後將換新科目名稱,會學習憲法、《基本法》以及國家發展。改革後,新科目會保持必修必考,但不會評級,只分合格或不合格。當局將定明課程內的重要學習概念,刪減課時,內容只保留原有的一半;而新科目將不設獨立專題研習,以減輕師生工作量,並培養學習基本法、法治、憲法,及開拓國際視野,提供內地考察交流機會。當局會為該科設適用書目表,會有經審批的教科書。當局亦會與考評局跟進,與大學討論,銜接大學聯招的方案,會盡快公布。

現時高中生將維持原有通識科考核安排,楊潤雄強調,社會上對通識科有不信任,新科目在宗旨及目標上沒有大改變,亦有參考專家小組早前的部分建議。他稱,與專家小組建議最大不同地方,是沒有評級,只分合格或不合格。新科目名稱未定,如改革後再叫「通識科」會對社會人士有不好的觀感,故決定改名。今次改動,已考慮專家小組的意見及社會聲音,在課程上做功夫後,提出相關建議。

楊潤雄表示,通識科將精簡內容並改新名稱,改革後評分不分級,只分合格不合格。(高仲明攝)

【17:11】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及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見記者。薛永恒表示,本地初創企業現已增至3,300多間,聘用人數目由2千多人,增至現時1.2萬人,表現得到國際肯定。為加強港深兩地創科合作,港深創科園將發展為最大創科平台,當局與深圳合辦創新合作區,令香港創新能力與深圳先進製造能力結合。港府獲深圳市政府回應,在河套區科學園入伙前,由香港科技園租福田相關地皮發展,長遠而言會以一區兩園方式發展,為青年人提供就業及創業機會。
施政報告中,有400個專為創科而設的就業名額,專門聘請大學STEM畢業生,期望計劃加深青年對大灣區認識。當局又會推出傑出創科學人計劃,邀請國際STEM學者團隊,令本地大學教研更上一層樓,涉款約20億元。
當局下月會公布智慧城市藍圖,推出多130個措施,包括推出智方便平台,以便市民用數碼身份,使用政府服務,初期可使用20多項服務。而安心出行程式,推出十日,已有 2萬個公私營場地參與,下載量約20萬,並不斷上升,呼籲不同人參與計劃。他強調,安心出行程式不是靈丹妙藥,但市民多走一步,可及早遠離疫情。

【15:21】被問到政府覓得地皮數量,首度滿足十年建屋計劃,是否「有水份」?以及為何不全收粉嶺高球場。黃偉綸表示,大約300公頃的土地,一部份來自古洞北、粉嶺北及洪水橋新發展區,已經進入相關規劃程序,對落成時間有信心;其餘四成土地,來自210個地方改劃,已完成三分之二,大部份完成規劃,時間亦掌握到。他說,明白市民有擔心,讓政府知道不能放鬆。
至於住宅物業交易會否「減辣」鬆綁,運輸及房屋局長陳帆表示,差估處數據顯示,第3季供樓支出達到私人家庭入息中位數的77%,較去年同期的73%高。加上近日一手樓市交投快,反映住屋是剛性需求。政府要照顧希望自置居所的市民,會密切留意物業市場發展。目前見不到數據,改變住宅樓市需求、投資及炒賣管理措施。

【15:14】就明日大嶼的融資安排。黃偉綸表示,當局會就不同方案作考慮,包括第一城模式,政府甚至不需為填海付錢反而有收入,並會考慮發展權模式或鐵路加物業發展模式等。當局一定會仔細研究融資排,若研究撥款獲通過,研究時會好小心考慮。

【14:49】被問到統計署曾評估2039年本港人口增長放緩,有否需要重新評估明日大嶼計劃。黃偉綸解釋,雖然人口增長率下降,但總人口數字仍會上升,而住屋需要參照住戶戶數,本港住戶總數會增至逾300萬戶,而每戶人數由2.8人跌至2.6人,令戶數持續增長。本港2051年人口估算會達885萬,仍有多70萬人口的住屋需要,要做好準備。

黃續指,本港人口急速老年化,長者住屋需要空間比年輕人大,如洗手間要容納輪椅,很多單位做不到,所以對土地需求大。而本港亦面對雙老年化,除人口外,住宅都老年化,在30年後,超過70年樓齡單位有30幾萬個,比現時增長幾百倍。市建局早前指,現時不少地區密度高,重建後面積可能密度較低,亦有土地需求壓力。

【14:37】被問到為何要透過入股方式與珠海機場合作,以及啟德單軌列車計劃為何研究逾10年最終擱置。陳帆表示,港方與珠海機場長時間合作,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帶來機遇,如將內地網絡循環與香港的國際循環結合,會帶來商機。他形容,透過入股在商業運作上有更好的協同作用。

黃偉綸表示,當局做詳細技術評估後,部分問題難以克服,區內道路狹窄,有消防問題;而走線要越過觀塘繞道,對單軌列車而言亦太斜,故建議以其他路面交通方式代替。

陳帆表示,房屋短缺是香港受關注的課題,政府正持續增加房屋供應,並善用現有房屋資源(鄭子峰攝)

【14:27】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表示,房屋短缺是香港受關注的課題,政府正持續增加房屋供應,並善用現有房屋資源,同時繼續致力增加公營房屋供應。當局已找到330公頃土地,用以興建31.6萬伙公營單位,滿足未來十年30.1萬伙房屋的需求,當局會在2020年長策週年進度報告交代。

房委會石籬中轉屋重建計劃,將於2022年清空,獲城規通過方案後,料2028年完成重建,可提供1600個單位。當局亦會重建3個工廈作為公營房屋,預計2021年首季完成研究,要根據城規條例啟動改劃程序,預料可提供3,000單位。至於平民屋宇公司管理的大坑西邨重建計劃,料可提供3,300個單位,較現有約1,600個單位增加一倍。

市民置業方面,陳帆形容,出租公營房屋是安全網,是始終如一非常重要政策,當局同時會努力為想置業的中低收入家庭提供選擇。綠置居3,700單位銷售,因疫情延遲,現仍進行中。下一期4,700伙明年推售,首批2,100個會於5月推出。餘下單位會視乎首期銷售情況再決定,當作資助出售及出租公營房屋都可以,是非常好旋轉門,當局會適當調動。

黃偉綸指,希望中部水域填海研究獲得支持,明日大嶼可早日上馬。(鄭子峰攝)

【14:17】黃偉綸指出,要靠填海造地才能有真正的新土地,涉及明日大嶼的中部水域填海研究撥款,將於明天在立法會財委會審議,盼計劃能獲支持,早日上馬。至於重新規劃屯門西和龍鼓灘填海的相關研究,稍後會撥款申請。至於港鐵小蠔灣車廠上蓋發展,當局就30公頃用地制定大綱圖,可於中長期發展2萬單位,約半數屬資助出售房屋,其餘則為私樓。該區會有新鐵路站及新社區,首期將於2024年動工,目標首批6000個單位於2030年起入伙。

至於北環線沿線用地,當局會加緊鐵路項目發展,以推動沿線新田、牛潭美及凹頭一帶,共90公頃房屋用地,盼供應7萬個單位,公私營房屋比例為7比3。躍動港島南計劃方面,會由跨專業團隊辦工室推展,希望提升香港仔文化消閒設施,活化工廈重建改裝,為新行業文化藝術營運提供空間。同時當局會研究重建及以一地多用原則建設區內設施,並以地方美化及小工程,改善行人暢達性。

【14:05】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表示,粉嶺北及古洞北發展正在進行,私人住宅發展地已納入賣地表,料2026有首批房屋建成。東涌東發展區工程於2017年展開,今年3月地皮已交房委會,料2024年建成1萬伙公營房屋。至於洪水橋第二期發展計劃,於9月展開;元朗南發展則進入法定規劃程序,爭取明年下半年就首期發展向立會申撥款。
至於棕地方面,已有803公頃土地,陸續發展成房屋,餘下450公頃規劃工作已完成,部份會提供房屋,料可供應2萬伙公營房屋單位。市區3個寮屋區會發展高密度房屋,由房協負責,2025年起分階段動工,料提供6,300個市區公營房屋單位。至於粉嶺高球場32公頃高密度房屋研究,期望於明年年初完成,爭取2023年收歸政府後平整,用作公營房屋發展。土地共享先導計劃,當局暫收到10個項目查詢,會適時公布。

▼施政報告2020八大重點▼

+3

↓過渡性房屋↓

+3

↓大坑西邨↓

+7

↓港鐵大嶼山小蠔灣車廠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