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0|十年長策房屋目標突達標 環團批發展密度「發水」
特首林鄭月娥今日(25日)公布新一份《施政報告》,突然提到政府已覓得興建31.6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的330公頃土地,預告可滿足《長遠房屋策略》中未來10年公營房屋單位的需求。
消息人士透露,長策目標「首次達標」,並強調當中「無水份」。不過,根據今日宣佈的公營房屋土地供應中,當中並未見有「新招」,不少更與去年「長策」提到的土地重疊,但較去年目標仍然尚欠2.9萬個單位,但今年卻突然達標。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連佩怡批評,政府不斷就發展密度「發水」,就似「夠唔夠數都係政府自己講」,又質疑交通能力能否承受。
林鄭:房屋供應已初見成果
林鄭月娥於施政報告中預告,運房局年底即將發表的2020年《長策》目標中,未來10年需興建31.6萬伙公營房屋所需的330公頃土地,已全數成功覓得,是政府自2014年底首次公布《長策》目標後,首次表明「達標」。她亦透露,今年底公布的《長策》目標,未來10年(即2021/22至2030/31年),在公營房屋方面為約30.1萬個,林鄭月娥形容:「經過多年努力,房屋供應已經初見成果。」
土地供應未見「新招」 今年卻達標
《施政報告》指出,未來土地供應主要來自東涌填海、古洞北╱粉嶺北和洪水橋╱厦村等新發展區的農地和棕地、多幅改劃作公營房屋的用地、9幅分別位於啟德和安達臣道石礦場改撥為發展公營房屋的用地、粉嶺高爾夫球場部分用地,以及多幅完成檢視具房屋發展潛力的棕地羣。
據悉,新增土地中,有35%來自新發展區,40%來自改劃政府土地,其餘則為房委會地盤及棕地,消息人士強調當中「無水份」。
↓港鐵大嶼山小蠔灣車廠項目↓
不過,對比運房局在去年發表的2019年的《長策》中,當時的未來公營房屋供應量(2020/21至2029/30年)目標同樣是30.1萬個,但預計只可建27.2萬個公營房屋單位,即當時仍欠2.9萬個單位才達標。
值得注意是,當時預測公營房屋的建屋土地,與林鄭今日宣布的用地相若,例如東涌新市鎮擴展、古洞北/粉嶺北等的新發展區,以及改劃現有用地。 而將9幅來自啟德、安達臣道石礦場的私樓地轉作公營房屋,亦是早在2018年6月份宣布的新房策之一。
粉嶺高球場由逾4,600伙 增建至9,000伙
政府消息人士指,近日檢視粉嶺高爾夫球場周邊的交通限制後,於不擴闊粉錦公路下,推斷單位供應量可加碼至9,000伙,料政府於2023年收回土地後,2025年可展開基建工程,並於2029年入伙。
翻查資料,發展局在2019年2月已宣布局部發展32公頃粉嶺高球場作房屋用途,當時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曾指,預計可建逾4,600伙公營房屋。
↓大坑西邨↓
擔心是「空頭支票」
民主黨土地房屋政策發言人葵青區議員尹兆堅批評,政府如寶藥黨「搵笨」,根據今日林鄭宣布的措施,大部份令「長策」達標的供應都是舊措施,但突然又宣佈可以達標,質疑就算政府加大發展密度,數字亦難以有如此大的增幅,擔心只是「空頭支票」。
民建聯立法會柯創盛又指,雖然今次政府預告「長策」可以達標,但提醒政府項目可能有未可預見的因素,例如新界東北最終因收地賠償問題拉鋸已久,而現時公屋輪候時間即將突破6年,但「長策」是指未來十年的目標,擔心短期內未能紓緩有關問題。
批評加大發展密度卻忽略規劃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連佩怡則批評,政府在不同地方增加發展密度,但卻忽略了規劃的重要性。她解釋,現時不少新發展區都位於新界北,但工作地點主要位處港島甚至南區,若政府加大發展密度,質疑交通能力能否承受。她形容,政府不斷就發展密度「發水」,「夠唔夠數都係政府自己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