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0|市建局助重建大坑西邨 居民冀「老人邨」內獲安置
位於石硤尾的大坑西邨,是全港唯一一個私人廉租屋邨。55年過去,「重建」兩字曾時次被提起,不過最終都未能落實。最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到,市建局與香港平民屋宇公司合作重建,屆時可提供超過3,300個單位,較現時的1,600個單位增加約一倍。
大坑西邨居民權益關注組主席歐陽潔珍表示,不少居民已有共識,希望可入住公屋,並希望大坑西邨重建後可提供出租單位,惟至今《施政報告》並未有任何細節,坦言很擔心及失望。她說,希望能政府、市建局、香港平民屋宇公司能與居民一起商討,以達成共識。
重建大坑西邨再度在施政報告中「上榜」。市建局其後交代指,會在重建後提供更多「首置」(首置上車盤)單位,包括約1,300個單位由平民屋宇公司用作重置現有住戶,並有約 2,000 個由市建局提供的「首置」住宅單位,以市場折扣價出售。市建局承認,房屋單位類型的設計會著重家庭申請者需要,面積較大,故重建後整體單位數目,會較平民屋宇公司於2016年向城規會提交、擬建4,925個單位為少。稍後會提出相關修訂。
消息人士指,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負責處理租務相關工作,如安置租戶等,而市建局則協助重建工作,並會出錢或出力。對於早前有指部分單位將「可租可買」,消息人士指現階段暫未有定案,料最快於數個月後會有方案公布。
大坑西邨是歐陽潔珍40多年的家,由15歲住到即將退休。當初一家十口擠在東頭邨徒置區單位,與左鄰右里共用廁所,一條互通的大渠間分成不同格數,定時定候才會沖廁,整個空間臭氣沖天。她仍記得由徒置區搬入新居的心情,「終於有自己廁所、廚房,唔洗排隊沖涼!」
居民:逃生門變老人邨
大坑西邨在1965年落成,經歷55年的風霜,當年歐陽潔珍的「逃生門」,轉眼卻變成「老人邨」。大廈遠看斑駁陳舊,有玻璃窗貼上白色「交叉」,近看室內空空如也,丟空了無數個單位。這兒居民幾乎「有出無入」,剩下的大部份都是長者。就連租金都停留在90年代,「1998年話要加租,居民反對,個年之後就凍結咗(租金),直到依家。」
無升降機 長者在走廊「放風」
大坑西邨就如一個凍結了的時空,昔日的舊店結業至今仍留下招牌,八座大樓沒有升降機,居民出入要先翻過重重的樓梯。區議員譚國僑說,有長者出入不便,他們只能到走廊「放風」。當日歐陽潔玲領記者參觀大坑西邨,走了數層,她也喘著氣說:「以前年輕時覺得無咩野,依家行到第四層就要抖下氣。」
石屎剝落、滲水嚴重
不過,對居民而言,安危才是最重要。有大廈多年前已要用支柱加固,歐陽潔玲的廚房牆身亦嚴重剝落,石屎大片落下,甚至望到鋼筋,雖然試過處理,但不久又打回原形。有鄰居的廁渠滲出液體,甚至因為牆身發霉,有數戶的熱水爐掉下,「有一次擲到婆婆隻腳,依家行路都麻麻地,都可以行得,但無以前咁方便。」
拉鋸至今 重建未落實
「四叔(恒基地產創辦人李兆基)2014年第一次話要捐地重建,我哋真係好開心好興奮!」歐陽潔珍說,大坑西邨曾經多次被提起重建,但每次居民的期望都落空。
事實上,李兆基曾就重建拋出不同方案,例如重建作青年居屋、「勤奮青年創業居所」,而重建大坑西邨早在前任特首梁振英的《施政報告》已出現。後來城規會在2016年通過重建申請,但當初的方案只是「只賣不租」,後來雖然有調整,但僅留下其中一幢的560個單位轉作出租用途,譚國僑擔心重建後出租單位數量,難以滿足居民的需要。他又指,根據今年6月的問卷調查,有97%居民都希望政府能參與重建及安置。
希望安置時可上公屋
今次市建局與香港平民屋宇公司合作重建。歐陽潔珍認為,不少居民已有共識,希望可入住公屋,並希望大坑西邨重建後可提供出租單位,惟至今新的《施政報告》並未有任何細節,坦言很擔心及失望。她說,希望能政府、市建局、香港平民屋宇公司能與居民一起商討,以達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