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代替雙眼 煤氣公司研發新系統檢查分析大廈外牆喉管
煤氣公司每18個月會到住戶的家中,檢查煤氣爐具和用伸縮鏡子視察室外喉管有否生鏽或漏氣等。不過,技術員未必能進入單位檢查,煤氣公司遂引入了立管檢測飛行器,在室外攝錄大廈外牆影片,技術員負責觀看影片的立管狀況和編寫報告。而遙距甲烷檢測儀更可用來探測拍攝期間有否可燃氣體洩漏。
技術員長期注視電腦屏幕,為影片截圖撰寫報告,紀錄甚麼位置有生鏽,容易造成眼睛勞損。煤氣公司本年1月開始應用自行研發的「煤氣立管智能分析系統」,以人工智能(AI)代替雙眼,提高對員工的健康保障,分析程序更加快速準確,亦可節省人力資源。
「煤氣立管智能分析系統」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將觀看影片和編寫報告的工序全面自動化,改良費神耗時的步驟,提升現有系統。系統利用 AI 辨析立管鏽蝕分為四個程序,第一步是將影片截圖拼接,即將多張喉管的照片拼成為一條完整的喉管。第二步是設定檢測參數,告訴 AI 那一條是煤氣喉的位置,包括主喉管和分支喉管。第三步是配件檢測,預先教導 AI 主要配件外觀,讓它自行數算樓層,假設有生鏽狀況,AI 能告知其位置。最後的第四步是鏽蝕辨析,以大量鏽蝕相片培訓 AI ,系統可分析不同程度的鏽蝕。
以往上述四個步驟均是人手進行,目前技術員只需登入公司的內聯網系統,設定檢測參數,將影片上傳。系統能自行識別和分析立管的銹蝕程度,分析後製成檢測報告,快捷省力,改善職安健水平,避免技術員眼睛過勞。系統可以提升效率,令檢測評核統一和標準化,客戶能在更短時間內得悉檢查結果,有助擴大立管檢測規模。
煤氣公司總經理-客戶維修服務張柏堅表示:「除了截圖,技術員要編寫報告,需時較長,行政工作亦較繁瑣,處理整條影片,連同寫報告要花上一個半小時,如今使用 AI ,只用十分鐘上載影片到系統,讓電腦系統自行運算,再以五分鐘將所得出資料放入報告,就可交予客人。」系統自動製成報告列明檢查日期、大廈地址、層樓單位和鏽蝕情況,更附有喉管截圖,方便與管理公司跟進。
自去年初,煤氣公司聯同提供 AI 技術的科技公司研發了系統約一年,本年首季初步應用在全港屋苑,獲香港優質顧客服務協會頒「服務數碼優化奬」金奬,表揚公司善用科技改良檢查,為客戶和員工帶來雙贏。
現時「煤氣立管智能分析系統」準確度為86%,高於行業一般為85%的準確度。煤氣公司客戶維修服務高級工程師沈慧怡表示,系統限制在於影片質素,例如拍攝的影片質素失焦模糊,人工智能未必可識別得到,公司仍會持續提升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