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來說夢.下】七旬婆婆勞碌一生  晚年學織頸巾續義工夢

撰文:余秋婷
出版:更新:

夢想,可大可小。小時候,或許我們立大志做大事,長大了,看透世塵,洞悉平淡是福,而人到白頭,心底還有什麼願望呢﹖有機構得到有心人的捐款,為近20個長者完成心願。
有長者心願在有生之年,貢獻社會,幫助別人,張婆婆即使將踏入耄耋之年、雙腳退化,一頭白髮的她還是心繫義工夢,學織冷頸巾贈予他人,家中堆滿義工獎項,另一位張婆婆心願一嘗製作曲奇滋味,並自製曲奇與其他老友記分享。

張婆婆指每兩、三日就可以織好一條頸巾,若要織毛衣,則起碼要花上一個月。(黃永俊攝)

姓名: 張琼蘇
年齡: 79歲
晚年心願:學編織頸巾
由於腳患,張婆婆晚年不能再探訪獨居長者,所以期望學編織頸巾,以另一方式分享愛。
所需金額:約3000元,主要用作購買毛線。

由於腳骨移位,張婆婆的膝頭變得腫脹,不良於行。(黃永俊攝)

勞碌半生 爭取分秒做義工

張婆婆吃過很多苦頭,小時,後母對她打打罵罵,婚後,又面對家暴,40歲與丈夫離婚時,她一人打3份工,獨力賺錢,養育4子1女,但現與子女關係疏離,廿多年來僅與移民美國的女兒見過一臉,只有二子疼惜她伴她出入醫院,「我依家已經唔會再喊,要流嘅淚已經流哂」。

細說往事,張婆婆輕聲慨嘆,但談及自己的義工經歷,卻是喜上眉梢,隨即在手推車取出早前在社區中心做了5年義工的長期服務嘉許狀,笑得合不攏嘴。她自60歲就做義工,參加多個中心義工組,有時早上做鐘點女傭,下午到中心做義工,閒時又抽時間做義工,由簡單小手作到家居探訪,她「大小通吃」,「幫到人又開心,自己又唔使出錢,只係出精力,做得到咪繼續做」。

張婆婆出入總拖著一輛手推車,否則寸步難行。(黃永俊攝)

雙腳腫脹如兩個拳頭 不能再「出差」

張婆婆因為骨頭移位,她的雙膝腫脹如兩個拳頭,走起路來份外費勁,出入靠推著一輛手推車,車兩側設左右扶手,以往返居所與康樂中心、超級市場等。「結婚後又窮,又住山頂,每日要行400幾級上山,而且做酒樓,一企就企十多小時,日積月累,捱壞雙腳。」

不過,她最遺憾近年雙腿退化,未能再「出差」。她愛以「出差」形容探訪工作,去年,她與其他義工探訪獨居老人,惟雙腳乏力,路程上要走走停停,5分鐘的路程起碼要走10分鐘,義工朋友們亦擔心張婆婆太辛苦,於是她就再沒有參與探訪工作,終日留在家中。

少時織冷衫 老來織頸巾贈弱勢

勤力的張婆婆難以習慣苦悶的生活,她靈光一閃,可以編織毛衣贈予有需要人士。張婆婆自言十歲八歲就識編織,小時侯,她從旁偷看後母織毛衣,後來,她向工廠取貨,為手套加工,賺取外快,「當時手套好長,需要剪走一截,我就會留落嚟拆線,之後再織冷衫畀仔女,所以好靚㗎,五顏六色」。

不過她指自己記性差了,忘記了一些編織方法,而且織毛衣,要一個多月才能完成,如果織頸巾,則兩天可以完成,所以希望可以再上課學編織頸巾,以另一個方式做義工,「初初中心無提供冷線,我就買啲價錢經濟嘅線,等其他義工去探老人家,都有啲手信畀人嘛」。

張婆婆上月中獲安排到烹飪工作坊,體驗製作曲奇的樂趣。(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姓名: 張桂琼
年齡: 88歲
晚年心願:製作曲奇餅
張婆婆一輩子從未試過焗曲奇,期望活到老學到老,製作曲奇餅,與日間中心的朋友共享。
所需金額:約1000元

製作曲奇不是什麼大夢想,不過足以讓張婆婆樂透一整天。(余秋婷攝)

「我未曾做過曲奇,以前要返工照顧細路哥,完全無時間,依家咪睇下自己仲有冇用,啲人成日話老人家咩都做唔到,我就睇下得唔得。」88歲的張婆婆說全靠西餅導師、社工的協助,才能完成100塊曲奇,問及製作曲奇的材料、過程,她說得頭頭是道,每種材料、每個過程都記在腦海,在旁的社工讚賞她聰明,她都笑笑口,說:「唔係……唔係……托賴啦。」

由於婆婆力氣不足,攪拌麵粉糊時要旁人協助,加上站不穩,亦要其他人幫忙放入焗爐,但過程中,前後製作了100個曲奇,贈予日間暫託中心的老友記。

基督教服務處早前獲得有心人捐款數萬元,推行「同築耆願」計劃,讓近20個長者完成心願,原來小小的金錢就可以滿足長者的晚年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