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賣護膚品疑含類固醇 逾廿用家停用後即爛面

撰文:何寶儀
出版:更新:

貪靚女士花錢護膚,卻成惡夢。有廿名消費者在市面大型連鎖化妝店購入某一護膚精華,停用後即時出現嚴重皮膚過敏,經診治證實為激素或類固醇中毒,「停用第二晚(紅腫)擴至成塊臉,成臉生曬瘡,入面有膿。」有關產品仍在市面上銷售,包括多家大型連鎖店。

民建聯指接獲20多位市民投訴,疑某一護膚產品疑含類固醇。(何寶儀攝)

民建聯接獲20多位市民投訴指,停用某一品牌護膚精華後,2至3日出現生瘡、脫皮、發炎及紅腫等情況。據悉,該產品分銷至內地、台灣及馬來西亞等地,每盒精華索價約300元,連台灣美妝電視節目也有推薦,產品廣告標榜無添加、防敏感及孕婦可使用,聲稱連續使用七天,膠原蛋白完成重組,肌膚緊緻、白嫩。

投訴人指停用該護膚產品後,臉部生瘡、脫皮、發炎及紅腫。(何寶儀攝)

使用者稱皮膚要一至兩年康復

初為人母的李小姐(化名)形容,使用該護膚精華時皮膚「好有光澤」,9個月來每日使用3次。但上月停用後,翌日整臉「又痕、又痛、又乾,乾到好似爆拆咁」,不久長滿含膿的暗瘡。李先後兩次求診,醫生懷疑她類固醇中毒,需要像戒毒般減少使用類固醇,皮膚要1至2年康復。她現時臉部皮膚仍紅腫、粗糙及灼熱,每晚需冰敷,「每晚瞓覺都痛醒,出街又唔敢除口罩,好唔開心,社交都受影響。」她使用產品期間也有餵哺母乳,擔心嬰兒亦受影響。

另一位苦主陳小姐(化名)3月底在化妝品水貨品店購入該產品,用後皮膚毛孔縮少,甚有光澤,用畢一盒後停用,皮膚過敏,只好繼續購買。上月底再停用,即出現灼熱及紅腫等癥狀,證實為激素中毒。現場所見,其臉部及頸部皮膚仍有紅腫,「醫生話我要有心理準備要好長時間先好得返。」

使用者稱皮膚要一至兩年康復

初為人母的李小姐(化名)形容,使用該護膚精華時皮膚「好有光澤」,9個月來每日使用3次。但上月停用後,翌日整臉「又痕、又痛、又乾,乾到好似爆拆咁」,不久長滿含膿的暗瘡。李先後兩次求診,醫生懷疑她類固醇中毒,需要像戒毒般減少使用類固醇,皮膚要1至2年康復。她現時臉部皮膚仍紅腫、粗糙及灼熱,每晚需冰敷,「每晚瞓覺都痛醒,出街又唔敢除口罩,好唔開心,社交都受影響。」她使用產品期間也有餵哺母乳,擔心嬰兒亦受影響。

另一位苦主陳小姐(化名)3月底在化妝品水貨品店購入該產品,用後皮膚毛孔縮少,甚有光澤,用畢一盒後停用,皮膚過敏,只好繼續購買。上月底再停用,即出現灼熱及紅腫等癥狀,證實為激素中毒。現場所見,其臉部及頸部皮膚仍有紅腫,「醫生話我要有心理準備要好長時間先好得返。」

網上苦主群組逾300人 投訴反被指涉誹謗

產品包裝以日文印刷,公司聲稱與日本大型科技公司合作,總部位於日本東京。不過,有苦主透過產品的QR Code認證真偽,竟連至一家公司位於廣州的簡體中文網站,而產品包裝上亦無生產地及說明書,懷疑有關產品由內地生產,日本也無該產品出售。

陳小姐等人向消委會、海關及衛生署投訴,均不獲受理,消委會解釋無化驗所及法律約束力;海關指該產品並非冒牌產品拒絕受理;衛生署稱非食品及藥品不屬監管範圍。 有苦主在網上發表皮膚過敏症狀,呼籲他人勿使用,網上苦主群組人數逾300人。有苦主卻被製造商發律師信,指其發帖涉誹謗,要求說道歉及簽署聲明不再發布相關資訊。

已聯絡海關及衞生署跟進

立法會議員葛珮帆批評,有關產品在市面上發售逾一年,現時美容及護膚產品「無王管」,「產品包裝無說明書、無產地。」她擔心產品仍未下架,將有更多人受害,已聯絡海關及衞生署,調查是否含類固醇及違反商品說書條例。

本身為律師的立法會議員周浩鼎表示,有關製造商向受害者施壓,指其言論構成誹謗,只為嚇怕事主。他說,消費者發布對產品評價,只要是講出事實或公允評論,也能成為抗辯理由,不用擔心涉及誹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