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營門診計劃擴大至12區 病人可跨區 資助藥物增8款

撰文:張善彤
出版:更新:

醫院管理局擴大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計劃,由首階段僅在觀塘、黃大仙和屯門區3區實施,今年10月中開始擴展至另外9區,共12區居民受惠。第二階段計劃新增8款藥物供醫生使用,並且容許市民跨區求診,更方便參加計劃的病人。當局預料,至2018/19年度,該計劃擴展至全港18區,累積參加人數料將達35,000人。

西灣河健康中心及東區其他病人亦可參加公私營門診計劃。(張善彤攝)

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張偉麟今早視察「普通科門診公營協作計劃」推展情況。他表示,今年10月中,計劃已擴展至東區、南區、灣仔、九龍城、深水埗、葵青、西貢、沙田、元朗9區。根據過往3區經驗,病人參與率約為15%,醫管局於今年8月及10月,分別開始為計劃第二階段邀請私家醫生及合資格病人參與。截至10月31日,該12區已有8,031名病人參加計劃。

料紓緩7至8%公營門診服務量

推行先導計劃的3區分別有99名私家醫生參加,新納入計劃的9區則只有100名醫生參加。張偉麟解釋,根據以往經驗,計劃開始第4至6個月,醫生會陸續加入,相信參加的醫生人數會繼續上升。他估計,至2018年計劃擴展至18區時,計劃可助普通科門診紓緩7至8%容量。

醫院管理局擴大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計劃至12區。張偉麟(左二)今日視察西灣河健康中心推廣該計劃的情況。(張善彤攝)
張偉麟指,納入普通科門診公私營計劃的12區已有8,031名病人參加。(張善彤攝)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服務轉型)蔡啟明指,先導計劃5%病人及17名私家醫生離開計劃,原因多為搬遷、醫生退休等。經中期檢討後,醫管局將在第二階段,更新標準藥物名單,新增止痛藥、胃藥、抗敏感藥等8款藥物,同時不再限制病人使用登記地址選擇醫生,容許病人跨區求診。醫管局現正研究將更多慢性疾病,如認知障礙、一般精神問題納入計劃,但仍需待計劃擴展至全港18區再作決定。

患高血壓的唐女士(中)表示,參加普通科門診公私營計劃令其求診時間變得更彈性,較前往門診方便。(張善彤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