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障人士倡設殘疾醫療券 助減經濟負擔:有病都唔敢睇醫生

撰文:陳淑霞
出版:更新: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一項調查發現,過去3年逾四成視障受訪者的醫療開支逾4000元,七成多視障受訪者身體不適時未必即時求醫,九成人同意醫療券有助減輕經濟負擔。
團體指出,現時政府提供的傷殘津貼,不能全面照顧醫療所需。有後天失明的視障者,坦言曾因公立醫療輪候時間長、私營服務費用貴,即使有眼疾問題,亦未能就醫。本港現時設有醫療券,供65歲以上長者使用,機構期望可與長者「睇齊」,促港府加碼推出「殘疾人士醫療券」,增加對殘疾人士支援。

機構於今年6月4日至19日期間,以網上問卷形式訪問312個視障人士,當中9成為65歲以下。調查發現,逾4成只選擇公營醫療服務,7成多視障受訪者身體不適時未必即時求醫,主要原因是私營診所昂貴、公營診所輪侯時間長及難預約;9成人認同醫療券可增加求診地點選擇,及使用私營醫療次數。

調查亦揭示,6成受訪者過去3年平均花逾2000元作為醫療開支,當中4成更花逾4000元,即相等於約兩個月傷殘津貼。9成人同意醫療券有助減輕經濟負擔。失明人協進會促請,港府增加對殘疾人士在醫療上的支援,包括落實推行殘疾人士醫療券。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一項調查發現,過去3年,逾4成視障受訪者的醫療開支逾4千元,7成多視障受訪者身體不適時未必即時求醫。(陳淑霞攝)

50多歲的馬女士患有嚴重糖尿病,其後因糖尿上眼,視力僅餘兩成,亦誘發多項併發症,包括腎及心衰竭等,需要恆常到專科覆診。馬女士亦曾因病情導致行動不便,「上巴士都要3個人推我上車先得。」

經濟壓力大 視障人士不願求醫

她指,近日眼角出現分泌物,醫生着她前往急症室求診,但她憂慮疫情有感染風險,「而且好似好大陣仗,唔敢去,所以而家都係每日用棉花棒吸走佢(分泌物)頂檔。」馬女士現時正領取綜援,由於經濟壓力,即使患病,亦不會往私家診所求醫。她認為,如有醫療券,可直接前往眼科專科求診。她又表示,平日如有身體不適,則會打電話預約公營醫院門診,曾試過兩、三日均未可成功預約,或需改往較遠的診所,「但我唔熟路,好難自己一個去。」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建議,港府推行殘疾人士醫療券。(資料圖片)

機構促請,港府應延申向殘疾人士發放醫療券,金額應與長者「睇齊」,以及涵蓋陪診等服務。香港失明人協進會執委何睿知認為,全港有約17萬名視障人士,雖然視障人士可申領傷殘津貼,但申領門檻高,根據港府最新統計數字,現時有50多萬名殘疾人士,當中僅得16萬人有領取傷津,他又認為,公營醫療等候時間長,倡議增設殘疾人士醫療券,可便利他們及早求醫,而且醫療券非以現金發放,「有需要先會用」;政府現時設有綜援,支援有經濟困難人士,但他認為,綜援不能解決公營診所地點不便困難。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平等參與社會委員會副主席陳志剛則指,曾多次向港府爭取設立殘疾醫療券,但不得要領,局方亦以已設傷殘津貼作推卻理由,但他認為,傷津基本金額每月1800多元,供照顧殘疾者應付多方面的日常開支,「唔認同局方所講係包埋睇醫生。」期望港府可於今屆施政報告著墨,照顧殘疾者醫療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