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中大證患者糞便可傳播病毒 設檢測中心為嬰幼兒檢測
中大醫學院宣布,已於全球率先證實沒有腸胃不適的新冠肺炎患者,其糞便可發現活躍的新型冠狀病毒。即使患者康復後其呼吸道樣本偵測不到病毒,但腸道內的病毒仍然具傳染性,尤其是嬰幼兒。
中大獲政府資助成立新冠病毒檢測中心,今天(7日)起啟用,主要為嬰幼兒提供糞便檢測,預計每天可檢測達2,000個樣本。
近半患者糞便樣本有病毒
中大醫學院在2月至4月跟進了15位20-65歲不同病情的新冠肺炎患者,檢測他們的糞便樣本,發現他們沒有腸胃不適,但近半數病人糞便樣本帶有新冠病毒。其中三人更在呼吸道樣本偵測不到病毒的六天後,糞便樣本仍然驗有具傳染性及可複製病毒。
研究團隊透過糞便樣本,發現病毒在腸道內活躍。而樣本病毒傳染性較高的患者,腸道微生態有較多病原體和較少能製造短鏈脂肪酸的益生菌。
患者出院後應監測 避免糞便傳播病毒
中大醫學院表示,研究結果對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護理有深遠影響,已於國際醫學期刊《GUT》發表。中大醫學院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黃秀娟指出,患者出院後,仍須作出健康監測和跟進,避免經糞便傳播新冠肺炎。
鑑於糞便病毒檢測是安全、有效及非入侵性的,中大醫學院於3月29日開始為機場抵港兒童和有需要人士提供免費糞便檢測。由中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負責病毒化驗,向衞生署提交結果。
嬰兒糞便檢測計劃 陽性比率為0.28%僅次於的士司機
截至8月底醫學院已檢測2,000多個樣本,成功識別六名兒童患者,陽性比率為0.28%,僅次於的士司機檢測計劃陽性比率。六名患者年齡均是三歲以下,有四宗在第三波疫情中發現。其中一名無病徵的兩歲幼兒入院時呼吸道樣本呈陽性,其後轉為陰性,但其糞便樣本持續36天可驗出高病毒量。在三分一成年人的呼吸道樣本驗出的病毒量,比嬰幼兒糞便樣本低100至1000倍。
中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系主任兼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陳基湘表示,此檢測方法好處是病毒在糞便樣本濃度足夠,和呼吸道樣本病毒量相若,也可在無病徵患者上驗出病毒。檢測主要是自行收集樣本,減低醫護人院採樣時感染風險,過程無痛,適合嬰幼兒和其他收集深喉唾液和拭子採樣有困難的人士。
中大獲政府資助成立新冠病毒檢測中心,今天起將提供每日達2,000個樣本檢測,主要為嬰幼兒提供糞便檢測,中心會透過衞生署向特定群組收集糞便樣本,協助找出隱形患者。
中大醫學院院長兼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陳家亮表示,糞便或是社區傳播的因素之一,為嬰幼兒進行深喉唾液檢測不可行,而且在澳門曾有一名9個月女嬰誤吞折斷的口咽拭子棒,糞便檢測是可靠和有效的。他指出,過有助找出社區中的隱形患者,特別是學童即將復課,他們有可能傳播給祖父母等家人。
陳家亮:開學後學童或成須檢測特定群組
對於應否在開學前為學童進行普及檢測,陳家亮表示檢測中心現階段配合衛生署為高風險人士提供檢測,開學後學童有機會成為須檢測特定群組。 被問到康復者糞便樣本仍有傳播性病毒,醫管局是否需要更改出院指引,陳基湘指出病人通過抗體測試才可出院,亦需要顧及醫院的負荷。
▼預約全民檢測 五個步驟如下▼
▼18區141個社區檢測中心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