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檢測|中心外丟棄膠手套、棉花棒 垃圾袋無警告 拾荒婦翻摷

撰文:王潔恩 鄭翠碧
出版:更新:

政府今日(1日)展開全民自願參與的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全民檢測),為期7天,並設有141個社區檢測中心為市民採集拭子樣本。
在尚德社區會堂中,有一名身穿保護裝備的人士,將垃圾扔進社區會堂下層的垃圾桶,當中有一堆疑似用過的膠手套,及疑似用作採樣的棉花棒,垃圾膠袋外,未有張貼任何警告或標誌。其後更有一名長者到場拾荒,期間更曾一度想翻出載有疑似醫療廢物的垃圾桶。
有專家表示,若有隱形病人在檢測過程咳嗽或打噴嚏,可能會污染手套,「如果有人再掂到,同摸自己眼、鼻,就有風險。」

在12時許,會堂有一名身穿保護裝備的人士,將垃圾扔進社區會堂下層位置,並向記者表明是「普通垃圾」。

記者翻開該袋垃圾,發現共有兩層膠袋,內裡有手膠套盒,及一堆疑似用過的膠手套。此外,垃圾袋內更有綿花棒,疑似作採樣用途。而該垃圾膠袋外,未有張貼任何警告或標誌。

+1

有拾荒婦每日到場翻垃圾

該址有三個大型垃圾桶,內裡放有不同垃圾。一名婆婆之後到場,並翻垃圾桶內的紙皮,期間更曾一度想翻出載有疑似醫療廢物的垃圾桶。該名婆婆又指,她每日都會到場拾荒。

+3

專家:隱形病人咳嗽或污染手套 應當醫療廢物處理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表示,一般而言,在檢測測過程中使用的手套、拭子棒末端應當作醫療廢物去處理,會較為穩妥,在扔棄時應放入一種可供識別的袋,再由專人收集及銷毀。

他指出,若有隱形病人在檢測過程咳嗽或打噴嚏,「如果有活性病毒,可能會污染手套,如果有人再掂到,同摸自己眼、鼻,就有風險。」他相信社區中隱形病人不多,透過這種方式傳播的風險不算高,但若政府注重環境消毒,卻不小心處理這類廢物,做法有不一致之處。

梁子超指出,若有隱形病人在檢測過程咳嗽或打噴嚏,「如果有活性病毒,可能會污染手套,如果有人再掂到,同摸自己眼、鼻,就有風險。」 (資料圖片/林若勤攝)

▼01直擊火眼實驗室▼

+27

張竹君:不應該發生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在下午疫情記者會上被問及感染風險時,她說處理廢物有指引,但不清楚詳情,「要搵同事睇睇」,又指這些情況不應該發生。

9月1日,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醫療成效及科技管理)庾慧玲見記者。(余俊亮攝)

▼預約全民檢測 五個步驟如下▼

▼18區141個社區檢測中心一覽▼

+14

▼01實測咽喉拭子採樣▼

+2

▼8.28起重開及仍關閉處所一覽▼

+14

▼全民檢測宣傳單張及常問問題▼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