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版working holiday 年青人暑假本地農莊實習 冀港人食香港菜

撰文:黃詠榆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大半年,人人戴上口罩,城市似是換了一幀畫面,然而Heidi、Zoe、Carol和Jeffrey4人卻趁暑假跑到郊外渡過一個「港版working holiday 」,在農場當實習生。不過,農夫體驗並不輕鬆,頂著頭上猛烈的太陽,拖著又重又沉的耕具,他們笑言也試過一邊種菜,一邊「懷疑人生」。
兩個月很快便過去,除了收獲到耕作知識,他們亦對香港農業有更深看法,當中應屆大學畢業生Jeffrey雖修讀會計,但經歷兩個月後,寧捨棄較高薪水,望落田做全職農夫,「興趣大於收入,收入反而唔使好多......但喺大自然個人會開朗啲、多動力,好過喺城市到生活。」4名年青人亦希望推廣「香港人食香港菜」的理念,讓香港農業「企得起身」。

Jeffrey、Zoe、Heidi和Carol(左起)在今年暑期,到本地農莊做「實習農夫」。(張浩維攝)

DSE生第一份工:覺得識種嘢好型!

四名年輕人背景不同,今年暑假卻因農務連結在一起,同在上水古洞洲鐵坑村富琴有機火龍果農莊,當「實習農夫」。Heidi仍在大學修讀言語治療,Zoe和Jeffrey則分別是語言學和會計學的畢業生,當中年紀最小的Carol是應屆文憑試考生,來年將入讀大學文化研究,「考完要搵第一份工,身邊好多人去補習、做侍應,我覺得好悶,見到宣傳單張,覺得識種嘢好型!」

除了打理農田外,實習生亦會幫忙照顧不同動物。(張浩維攝)
+3

嘗種菜、捕魚 「就快熱到往生」

回顧兩個月的經歷,每周上班五日,每日早上問農場負責人琴姐有什麼需要幫忙,其後各自拿工具「自動波」開工,12時便會吃午飯,由於中午太陽太猛烈,待到下午2時半再開工,直至6時下班。日常除了種田,有時還要照顧農場內的動物,各類貓狗,更有豬、羊、孔雀相伴一起工作。Jeffrey笑言,更體驗到捕魚滋味「有一日跟住啲叔叔,拎住個魚網,就跳落池塘捕魚。」

Zoe憶起第一日上班時,獲分配的第一個任務是上山摘雜草,「可能摘咗一個鐘都無,已經想喊咁濟,個太陽曬住你個背脊,又要長時間踎喺度,我都唔知自己做緊咩嘢」,一旁的Heidi亦直言,天氣是工作時一個很大障礙,又要拖著沉甸甸的工具,彼此常打趣道:「就快熱到往生」。幸而,熟能生巧,四人捱過最初兩星期後,發現逐漸適應。

Jeffrey是應屆大學畢業生,身邊的同學畢業後想從事會計工作,他卻想到農場做農夫。(張浩維攝)

會計學畢業生望做全職農夫

Jeffrey是應屆大學畢業生,與大多同學畢業後的路不同,他希望到農場做農夫。Jeffrey嘗試過會計的實習工作,「其實都係得兩類,一種係好早返去又無得收工,試過明明只係一個實習,要做到夜晚12點、1點,另一類就係返去只係叫你影印」。

自小喜歡大自然的他,厭倦刻板式的辦公室工作,期望從事農業相關工作,目標可落手落腳耕作做農夫。雖然收入難與從事會計業相比,但他看得淡然:「興趣大於收入,收入反而唔使好多......喺大自然個人會開朗啲、多動力,好過喺城市到生活。」

+1

「香港人食香港菜」

颱風海高斯早前襲港,天文台一度發出九號烈風或暴風增強信號,有別於期望打風不用返工,四人當晚不約而同想的是:「我種啲秋葵點算?塊田、植物死晒未?」因關心香港農務發展,他們亦想辦法,提升香港蔬菜自給自足率,遂正籌備名為「菜籃」計劃,期望以一個固定金額,在一個月內提供定量蔬菜,助香港農業「企得起身」。Zoe解釋,現時大眾主要吃由內地供港的蔬菜,他們希望藉計畫,推廣「香港人食香港菜」的想法,「如果想自給自足,最緊要都係自己支持返自己!」

見證著四人成長的琴姐說,務農工作辛苦,起初以為年青人捱不足兩個月,誰知四人表現令她「刮目相看」,形容他們「超級犀利」,即便氣溫高達攝氏35、36度,亦無怨言專心工作「起碼精神捱得苦,你知做呢啲嘢真係污糟邋遢,又出汗又熱!」

調理農務及工場生產實習生計劃發起人羅庭輝(最右)望藉計劃,重振本土實務。(張浩維攝)

本港現人才斷層 計劃發起人望重振本土實務

調理農務及工場生產實習生計劃發起人羅庭輝指,思考如何可重振本土實務,自3月起去過不同的工廠、農場,了解不同行業的困難,發現人才斷層是其中一大困難,遂生出招募實習生計劃。羅表示,首屆共有7間機構合作,包括木廠、啤酒廠、農場等,選出了16名實習生,主要是文憑試考生、大學生等。他指,除親身體驗,實習生亦需「交功課」,如提到永續經營的建議,以助行業長遠發展。羅表示,現正籌備第二期實習計劃,期望透過網上眾籌,為僱主補貼實習生的工資。

雖然實習計劃已經完結,眾人回歸「城市生活」,但未來周末仍打算到農場幫忙。(張浩維攝)

▼除了香港蔬菜 請點擊看大圖 看【10個享譽國際的香港製造】圖輯▼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