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國勇︰第三波疫情回落僅慘勝 秋冬必惡化 邊境控制須滴水不漏

撰文:鄭秋玲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籠罩本港至今七個月,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今早(29日)在香港電台節目《香港家書》上指出,在即將來臨的秋冬,疫情必定會再次惡化,因為大多數的呼吸道病毒在低溫和乾燥的天氣更容易傳播,新冠肺炎疫情亦是去年12月開始爆發,須準備提防屆時爆發第四波疫情,強調須全民戴口罩。他形容,即使第三波疫情回落,只能說是慘勝一場,須從這次疫情經驗改善四項防疫措施,包括為防輸入個案,邊境控制必須做到接近滴水不漏,盡量減少豁免檢疫人數等。

(第三波疫情)所付出的人命和經濟代價非常大,所以即使疫情在兩星期後完全回落,仍只可說是慘勝一場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

袁國勇總結,本港今年初的第一波疫情,源於內地的輸入病例,單靠邊境的控制和全民戴口罩控制疫情。到3月至5月的第二波疫情,由外國逆向輸入香港,令確診個案突破千宗,因全港市民的高度公民意識,包括全民戴口罩、減少到食肆和娛樂場所,實施在家工作及停課,令疫情受控,「可以說是小勝一仗。」

至於第三波疫情,袁國勇指出,防疫措施在6月中放寬,市民難得鬆一口氣,以致公共交通工具和街上食肆人頭湧湧,不出14日,疫情立即反彈,單是在7、8月,已有三千多病例和約七十多個老人家不幸病逝。直至收緊社交距離措施,單日確診個案回落至約20宗,「但所付出的人命和經濟代價非常大,所以即使疫情在兩星期後完全回落,仍只可說是慘勝一場。」

邊境控制必須滴水不漏

袁國勇指出,須從第三波疫情經驗改善四項防疫措施,包括病毒由東南亞國家輸入,可能經的士司機和食肆散播到全港十八區,故邊境控制必須做到接近滴水不漏,豁免的人數應盡量減少,所有豁免人士到港後應再接受香港的病毒測試。

減少除口罩聚餐暢談

日常生活上,應盡量減少除下口罩聚餐或社交暢談的時間,因為超過一半的群組感染,都和食肆、酒吧、卡啦OK等有關,其餘的群組感染在街市、地盤、工人宿舍、老人院等,主要都是在炎熱、少通風、大聲喊叫、和地方淺窄的地方。食肆必須分開人手上菜、餐後執枱,減低接觸傳染,亦要用透明膠板阻隔飛沬傳播,更重要是要增加淨化空氣,以至每小時有六次換氣的效果。

▼8.28起重開及仍關閉處所一覽▼

+11

個人記錄好行蹤助早找到接觸者

第三,市民可以用手提電話拍下每日曾乘坐的交通工具的車牌、到訪過的食肆的地址和電話、流連超過15分鐘的商舖等,有助衛生署能用最短時間找到密切接觸者,並能夠用電腦軟件迅速地找出群組感染,將疫症源頭及早控制。

有病徵樣本化驗須一日內完成

第四,必須讓全港十八區所有政府門診,隨時派發樣本瓶給任何覺得有需要、或有輕微上呼吸道病徵的市民做病毒測試,所有報告必須在一日內完成,以致能夠達到早隔離患者,早追蹤接觸者,以至及早切斷隱性傳播鏈。只要在未有大爆發時做足夠的測試,才可避免做複雜且昂貴的全民檢測,呼籲市民「應該利用這十四天的機會作檢測。」

深喉唾液檢測能避免傳播風險

就採樣方法爭議,他指,「其實只要正確採樣,無論鼻咽或咽喉拭子、或深喉唾液,都是可以接受的檢測樣本。不過從郵輪世界夢號經驗顯示,大量鼻咽或咽喉拭子採樣檢測,要從鼻孔把拭子深入差不多15厘米才可達到鼻咽,或從口深入到扁桃腺和咽喉後壁,過程很多時會引起病人打噴嚏或咳嗽,製造大量飛沫,醫護人員亦有被傳染的風險。

如是採取深喉唾液方法,即患者在早餐和刷牙前自行收集後咽分泌物,就能夠避免傳播風險,現已有三項獨立研究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證明深喉唾液採樣比鼻咽拭子具有同樣或更高的敏感度。

▼01實測咽喉拭子採樣▼

+2

全民戴口罩達到雙向保護

袁國勇提醒,必須有心理準備,疫情可能會再持續多半年到一年,直到新冠病毒疫苗第三期臨床測試完成,證明安全有效,能大量生產及運到香港,生活才可回復正常。

他多次強調全民戴口罩,能有效防止無徵狀感染者將病毒散播,同時健康的市民戴口罩亦有一定程度的保護,因有差不多一半感染者無明顯或只有非常輕微的病徵,「全民戴口罩才最能達到這個雙向保護作用。」

他指出,當市民在6月尾時,戴口罩比率由接近100%跌至不夠80%,疫症隨即在7月初爆發,可見全民戴口罩的重要性。現在甚至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已改變立場,推薦全民戴口罩, 以便控制疫情。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回想我 45年前在醫學院的生活,像一陣風地過去,唯有對生命方向和價值取向有更深的認識,對真理的掌握和對愛心的追求,才能使我們短暫的生命更有意義。
新發性傳染病會陸續有來…很多都是因為人類的愚昧和貪婪、不尊重野生和食用動物;牠們也是地球村的一份子、濫捕濫食、破壞生態環境、濫用抗生素去催谷動物增加體重,來謀取最大的利潤,以致病毒和抗藥性細菌跳進人類,造成疫症大爆發。
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

袁國勇回想,由1997年的H5N1禽流感、2003年沙士、2013年H7N9禽流感、2016年寨卡病毒、今年的新冠病毒和日益嚴重的抗生素抗藥性,認為都是因為人類不尊重野生和食用動物。他認為,「必須思考如何保護環境生態,與其他生物包括病毒和細菌進入一個和諧的生態平衡。」否則新發性傳染病會陸續有來。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資料圖片/梁鵬威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