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理大獲撥款1800萬元 開展八項針對新冠病毒研究助抗疫
香港理工大學獲食物及衞生局的醫療衞生研究基金撥款逾1,800萬元,開展八項針對新冠病毒病的研究,包括研發手提式的病毒檢測儀器、根據病例的基因建立地理系統發育數據庫,以及研究市民心理創傷等項目。理大表示,期望研究能支援本地抗疫工作,協助制訂抗疫措施,保障公眾健康。
理大獲食衞局的醫療衞生研究基金撥款逾1,800萬元,開展八項針對新冠病毒病的研究,包括研發手提式的病毒檢測儀器,根據病例基因建立的地理系統發育數據庫,以及研究市民心理創傷等項目。研究涵蓋醫療科技、生物醫學、復康護理及社會科學各不同範疇。理大表示,期望研究能支援本地抗疫工作,協助制訂抗疫措施,保障公眾健康。
理大常務及學務副校長衞炳江表示,食衞局早前批出第二輪5,900萬元的撥款,資助23項由本地大學進行的研究,其中8項是由理大醫療及社會科學院的研究團隊負責,佔第二批總撥款金額逾三成,每個研究項目預計為期一至兩年不等,專門研究疫情的對市民影響。
獲撥款的其中一項研究是開發低成本的手提式基因測試儀器,用作檢測新型冠狀病毒,能即場提供準確結果。手提病毒檢測儀器較傳統實驗室內的體積細小,可以在機場、檢疫中心和診所等地方,對疑似患者進行快速篩查,預料需時約30分鐘就有結果,結果可透過藍芽傳送智能電話和數據中心分析。
負責研發的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教授兼系主任葉社平表示,儀器優點在於方便在不同地點檢測,不論是經深喉唾液或咽拭子的採集樣本,均可利用儀器檢測,項目涉及270多萬元。
另一項研究是根據本港病例的全基因組測序,建立地理系統發育數據庫,研究病毒在社區傳播有否出現病毒變異。理大團隊會和公立醫院的四個聯網合作,包括九龍東、九龍西,香港東和新界西,採樣範圍覆蓋全港,涉及近300萬元。
負責建立數據庫的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副教授蕭傑恒表示,病毒在社區爆發,但個案關係不明顯,如果沒有基因數據反映,不知道病毒在哪裡傳播。他以上月疫情爆發為例,在慈雲山和屯門出現群組感染,到底是同一條傳播鏈全港爆發,抑或是分別幾條傳播鏈同時傳播。他說,透過分析傳播鏈可以找到源頭,再以病毒基因測試,可了解是否同一病毒,加上配合患者病發日期等其他資訊,可得知病毒在甚麼地區傳播。
蕭傑恒提到,團隊早前分析26宗本地個案,最近兩個星期再分析了100宗個案,結果是本地有兩個大的病毒變異株,導致大型社區爆發,其中一個相信是來自哈薩克的機組人員,另一個就和菲律賓海員有關。他又說印度海員和英國機師的病毒基因和主要的病例基因相同。
除了手提病毒檢測儀器和地理系統發育數據庫,其他研究項目還有研究市民心理創傷、調查公眾遵從防疫措施的情況、探討提高安老院舍員工感染控制培訓效果項目、分析人工智能輔助胸部X光及CT定量、研究公共屋苑排水通風管釋放的霧化(即氣溶膠)分佈特徵,以及為新冠肺炎康復者提供門診和網上復康治療。
8項研究中,為新冠肺炎康復者提供門診和網上復康治療的項目涉款最多,達400多萬元,亦屬於較大型的項目,計劃會進行約一年半。團隊會招募400名半年前染病並已重返社區人士,分別接受不同的門診或遙距網上復康治療。團隊會跟進他們重返社區一年和一年半後的情況,了解他們的復康進展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