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國勇團隊分析患者基因 證第三波新冠疫情與菲律賓哈薩克有關連

撰文:陳倩婷
出版:更新:

本港自7月初迎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第三波疫情,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團隊一項研究,分析7月7至14日32個本地個案患者的基因,發現當中29人的基因序列與4宗來自菲律賓的輸入個案序列相近,另有一家三口的基因序列則與哈薩克的輸入個案最相似,相信第三度疫情並非由之前個案遺下的隱形傳播鏈有關,而是由輸入個案引發。
研究同時發現本港患者獨有的基因突變,在GISAID(全球病毒基因資料庫)亦難以找到,團隊認為反映本地個案與輸入個案仍有重要的差異,兩者之間未知的連繫仍有待研究。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右)、臨床副教授杜啟泓(左)及團隊分析患者病毒基因,望了解第三波疫情源頭。(資料圖片/林若勤攝)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臨床副教授杜啟泓及其團隊最新一項研究,分析了本港新型肺炎確診患者的病毒基因,發現第一波疫情、即以內地及亞洲地區輸入個案為主的患者,其序列未發現全球流行的基因突變D614G,至第二波疫情,即三、四月歐美輸入個案為主流時,逾7成患者均有D614G突變。

至於第三波疫情,港大團隊分析當中50個患者病毒基因序列,涵蓋6月22至7月14日確診的18宗輸入個案,以及7月7至14日確診的32宗本地感染個案,發現患者基因全屬GR病毒株,本地個案可分為兩大群組。

「HK1」群組與菲國個案相似 「HK2」家庭群組與哈薩克有關連

其中「HK1」群組共29人,患者基因與4宗來自菲律賓的輸入個案最有關連,但此群組有五種基因突變,在GISAID難以找到,當中兩種突變即使在菲律賓的個案亦未找到。另一群組「HK2」是同一家庭的三名確診者,他們的序列與哈薩克輸入個案最有關連,但亦發現一種獨有的突變,未在哈薩克個案中找出。

研究團隊指出,第三波疫情的本地個案基因序列與輸入個案更相似,料不會是6月之前的個案的隱形傳播鏈所引發,不過由於港患者有獨有的突變,反映本地個案與輸入個案之間仍有重要的差異,有待找出當中未被發現的連繫,以查出今次爆發的源頭。

▼第三波爆發 政府延長限聚令、晚市禁堂食等措施▼

+8

本地個案與政府放寬防疫、食肆聚會急增有關

團隊指,D614G突變的傳染力及病毒複製的能力較高,又認為本港現新一波夏天疫情有數項因素,包括港府放寬防疫措施後,與食肆相關的聚會急增,促使病毒人傳人;而獨特的基因突變亦有可能增加病毒存活力及傳播能力。至於夏天的溫度與濕度上升是否有影響,則有待研究。

團隊認為,透過於邊境及機場的源頭管制是預防輸入個案的重要措施,而市民亦應繼續全民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特別需注意在食肆內的防疫措施。研究結果已在醫學期刊《臨床傳染病期刊》(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