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第三波暴升2700確診 袁國勇促落實三策略防冬季爆疫
本港第三波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一個多月,近6天才有回落跡象。這效果得來不易,包括食肆禁止晚市堂食、限聚令收緊至2人、強制戴口罩,以至加大檢測量至近萬個樣本等。這些措施背後,源於眾多本地個案來自食肆、院舍及街市等。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接受《香港01》專訪指出,大家如抱着疫症過後就鬆懈的思維,便需多花幾十億元,又要做全民檢測,反問是否要付出此代價。他呼籲社會要警惕,冬天疫情可能更嚴峻,必須做好三大防備,包括邊境控制、高危點防控、足夠檢測數量,「一定要落實,唔係把口講咗就算。」
原本唔使搞到咁,花了數十億元,無無謂謂,是不需要的。
每次落實不成,均要花數十億元,是否要如此浪費香港的儲備呢 ?
延伸閱讀:專訪|袁國勇稱全民檢測屬好事:一早日驗7500人就唔會今日局面
本港疫情控制成績於7月前受到外界肯定,在世界各國爆發嚴重之時,本港患者的傳染途徑大致追蹤到,截至7月4日累積個案是1,259宗,死亡人數為7人。然而第三波疫情,短短一個月暴增2,700多宗個案,40人離世,數字遠超之前半年的總和,且約四成個案源頭不明。
「原本唔使搞到咁」
袁國勇接受專訪說,雖然本港出現社區爆發,但按每百萬人的感染人數,對比巴西、美國、英國,香港的確診宗數仍然很低,「香港今日尚算成功,因為從未試過lockdown(封城),從未試過完全停頓,不似紐約、倫敦,所以仍對香港模式有信心。」他指今趟爆發亦有正反角度,好處是學會防範下一次爆發,壞處是「原本唔使搞到咁,花了數十億元,無無謂謂,是不需要的。」
他分析指,在第三波的患者當中,三分之二是與食肆有關,也有街市檔販、直銷公司Star Global群組等,這些場所都會出現不戴口罩情況。他打趣說,「如果世上每一個人都戴口罩,14日後疫症應會消失」,惟現實不可能發生。
轟街市無做防疫三件事
袁國勇強調,之前有三件事做得不好,第一是太多豁免檢疫人士;二是放寬防疫措施時,有很多高危環境無落實防控;三是每日檢測7,500樣本沒有做到。他舉例說,很多專家都建議規定市民進入街市前要探熱、戴好口罩,用酒精搓手液,「選購貨品時會將病毒傳開,睇有無發燒、戴好口罩、搓手,我去睇好多超市根本無做。」
父親節食肆解禁 口沬橫飛
另一例子是他多番強調,在6月父親節時,政府決定讓食肆人數解禁、限聚令放寬至50人,他看到很多食肆人山人海,市民沒有戴口罩。枱與枱之間沒有按法例規定有1.5米距離。「喺食肆,人會除口罩,呼吸呼出微粒,大聲說話噴出的微粒更多,唱歌又好犀利。咳一下的微粒是數以百萬計,講緊4、500萬粒。」
他強調,政府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其他控制高危點的措施必須落實,如改善院舍食肆通風、保持枱與枱之間距離,「要落實,唔係把口講咗就算,你講咗啲人會聽你講嗎?」他稱不論用罰則或巡查,亦要想辦法達到目標。
就何時可以放寬禁堂食,他說:「(不遵守措施)就唔好畀佢開,不應該再放寬,否則一定出事。因那是高危地方。」而學生何時回校園上課,他亦指要做足防疫,盡量壓縮上學時間,不要在學校吃午飯才是上策。
檢測須兩日內有結果 確診即送醫院
袁國勇預計冬天的疫情爆發,可能比夏天嚴重得多,政府需慎重放寬措施及加強檢測,「取樣本後即日或翌日出報告,即日安排患者在醫院隔離、密切接觸者需即時入住檢疫中心,才會做得好。」
外界擔心醫護人員人手不足,如何處理大量患者,袁國勇認為調配人手應問醫院管理局,「成日都話不夠,其實是調配問題。所有非緊急服務都停晒,婦產內外兒等專科,很多人的工作量減低,便可調配人手。」
他說仍要多捱9個月至一年,才等到有效疫苗。政府措施如落實不到,便要付出很大代價,「每次落實不成,均要花數十億元,是否要如此浪費香港的儲備呢 ?」
▼第三波爆發 政府延長限聚令、晚市禁堂食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