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男嬰染志賀毒素大腸桿菌 曾因發燒、腹瀉留院一日 

一歲男嬰染志賀毒素大腸桿菌 曾因發燒、腹瀉留院一日 
撰文:李恩慈
出版:更新:

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今日(3日)公布,一名一歲男嬰感染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他自6月15日起出現發燒和腹瀉,6月17日入住一間私家醫院,並於翌日出院。中心提醒市民保持良好個人、食物及環境衛生,以防腸道感染。

病人在潛伏期內沒有外遊

衛生防護中心表示,一名過往健康良好的一歲男嬰,自6月15日起出現發燒和腹瀉,6月17日入住一間私家醫院,並於翌日出院。病人情況一直穩定。他的糞便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含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衛生防護中心初步調查顯示,病人在潛伏期內沒有外遊,中心正繼續調查。

市民應注意個人及食物衛生

衛生防護中心發言人解釋,大腸桿菌是一種常見於人類和温血動物腸道內的細菌。大多數大腸桿菌菌株都沒有害處,但某些菌株,如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則能產生強烈毒素,並可引致嚴重的食物傳播疾病。

衛生防護中心提醒市民注意個人及食物衛生,處理食物時應選擇安全的原材料、保持雙手及用具清潔、分開生熟食物、徹底煮熟食物及把食物存放於安全温度,以預防由食物傳播的疾病。市民處理食物前、處理生的肉類或家禽後和進食前,都應該用梘液及清水洗淨雙手,如廁或更換尿片後亦應洗手。如出現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病徵,特別是出血性腹瀉,應立即求醫。

黃天仙天主教甘霖幼稚園爆發急性腸胃炎 涉30學童 兩人須入院

撰文:陳淑霞
出版:更新: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15日)正調查黃天仙天主教甘霖幼稚園爆發的急性腸胃炎個案,涉及30名學童,年齡介乎四至六歲。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有學童曾於校內嘔吐,其他學童亦陸續出現腸胃炎病徵,21人已求醫,兩人須入院。中心認為爆發較大機會屬人傳人或環境污染情況,涉及食物中毒的機會較低。
衞生防護中心提醒市民及院舍人員注重個人及環境衞生,以防感染急性腸胃炎。

黃天仙天主教甘霖幼稚園爆發急性腸胃炎,涉及30名學童,年齡介乎四至六歲。(網上圖片)

個案涉及30名學童,包括19男11女,年齡介乎四至六歲,涉及班別分別是高望班、幼望班、低信班及低望班。他們自本月9日起陸續出現嘔吐、腹瀉和發燒病徵。21名學童已求醫,當中兩人須入院。全部病人情況穩定。

衞生防護中心人員已到該幼稚園視察,並向幼稚園職員建議所需的預防措施,包括適當和徹底消毒清潔、適當處理嘔吐物,以及注重個人和環境衞生,並對幼稚園進行醫學監察。衞生防護中心正繼續調查。

衞生防護中心發言人提醒,由於酒精未能有效殺死一些經常引起急性腸胃炎的病毒(例如:諾如病毒),酒精搓手液並不能代替使用梘液和清水潔手。市民應採取以下措施,預防感染腸胃炎:

保持良好的個人衞生;

處理食物或進食前、如廁後或更換尿片後須徹底洗淨雙手;

清理嘔吐物及糞便時須戴上手套,事後須再洗手;

以稀釋的1比49家用漂白水(以一份含5.25%次氯酸鈉的漂白水加49份水)徹底清洗和消毒染污的地方及物件,事後並須徹底洗淨雙手;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注意飲食衞生;

使用不同的用具處理生及熟的食物;

避免進食未經徹底煮熟的食物;

飲用經煮沸的水;及

不要光顧無牌食肆及食物檔攤。

正在加載